因为参加第二届“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9月11日笔者赶到了娄底新化县!当天欢迎晚宴之后,大部分嘉宾搭乘大巴移步向东街,去体验与感受新化的过去与现在。新化古称梅山,是中华人文三始祖之一蚩尤故里,古梅山文化的核心,苗、瑶等少数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于公元1072年“新归王化”而得名。而新化向东街是一条蕴含着历史沧桑与生活烟火的青砖黑瓦老街,靠近资江渡口,东西走向。据记载,当年资江水路航运繁荣,上通武汉,下达益阳,是县城的中心街道。因其独特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在城市改造中被保存下来,历经岁月洗礼,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在前往向东街的大街上,义工小同学们为大家唱起了《敬酒歌》
新化老城原有“九巷十八街”,向东街仅仅是其中一条。历经岁月沧桑,井头街、青石街、永兴街、南正街等古街或失去旧貌、或被拆除。当您漫步走进向东街,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青砖黑瓦,古朴典雅,翘角飞檐,错落有致,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曾经的沧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守护了人间的烟火。向东街更是称得上美食一条街,有着各类新化特色的小吃,种种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忍不住驻足品尝。在大巴上,义工导游就热切建议大家有机会去体验那红汤牛肉面、杯子糕、驴打滚、马炼黄等,保证让人回味无穷,其中红汤牛肉面更是了不得,可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哦。
孩童们在街边尽情玩耍
多年前,新化县在对向东街修缮时,打开青石板路才发现,石板下有类似桥墩的设计,桥墩架板,板下悬空,构成“上路下渠”结构,沟渠随着青石板路延伸,串联成地下水网,汇入资江,不管雨水多大,都能避免路面积水。新化有句俗语,“到通济桥看大水去。”向东街通济桥曾是全县防汛的晴雨表,只要这里进了水,就要做好防汛准备。然而,通济桥并无桥,只有青青的石板路,上通东门凼里,下至向东街,左到菱角塘,右达大码头街。“桥”下有沟渠直通资江,江水上涨,沟渠水也会随之上涨。
暂且不去探究音乐之美,只要看着表演者的陶醉与欢快就会让您烦恼顿失
慎德堂,大家肯定不会错过!据记载,它始建于清代同治八年,第一任主人为清末秀才刘慎德,总面积超两千平米,房屋48间。如今的慎德堂已成为新化梅山文化的展示馆。踏进青石门槛,观碑廊、看天井、遛展厅、品古董、驻足戏“福”台,流连堂前堂后。置身于梅山文化的时空隧道,民国初期新化的地方银票,造型各异的巫傩面具,古朴精巧的雕花木器,以及从向东街留存下来的石碑、瓷器……530余件藏品,每一件都在诉说着那些陈年往事,抑或是沧桑巨变。累了,寻一处靠近戏台的座位,品一杯地道新化红茶,听空灵悠远的新化山歌,观潇洒飘逸的梅山武术。对于山歌,听得懂也好,听不懂也罢,在那“呜呜呀呀”的唱腔中,让您感受到坚韧不屈、敢闯敢试、急公好义的“梅山蛮气”。
向东街的夜晚,别有风情。华灯初上,火红的灯笼随风摇曳,老街焕发出新的生机,仿佛一条美丽的彩带,流光四溢。晚上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感受岁月的沧桑,享受片刻的宁静,处处散发着诗画风韵,别有一番意趣。行走在新化向东街,仿佛置身历史的梦境中,有着别样的宁静与浪漫。向东街,对新化人来说,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丝情怀。立一个心愿,找机会去漫步向东街吧!在这里您定能感受它的古老与韵味,聆听历史的脚步,品味那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
一张古床演绎了多少人生呢?
扁担舞起来
山歌唱起来
板凳与扁担对拼,半斤八两
洋人也爱“装模做样”
资江边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