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说(1229):《歧途》让我废寝忘食

11月的第一个周四,在我为期三个月的滑铁卢之行即将结束的前一周,受朋友之邀同女儿一起参加了一个沙龙活动。有幸结识了沙龙的主人郭老师、隋老师一家。通过阅读郭老师公众号文章,得知郭老师近期读了一本名叫《歧途》的关于北京知青的自传体小说。看了郭老师写的读后感,我就很想借此书一读。但因与郭老师仅一面之交,没好意思开口。在离开滑铁卢的前三天,我还是鼓起勇气开口向郭老师借书,没想到郭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

在出发去机场前一小时读完了《歧途》。读的并不快,因为书的内容太精彩,怕错过书中的每个人,每个故事,每个字。真是微笑中带着泪,在分不清是笑是泪中读完此书。

cc1-3

主人公江泉一家从台湾到北京。在那场运动中,全家四口人被分散到了四个地方。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每一次对机遇的紧紧把握以及政策的转变,一家人终于团聚。小说以此为主线,将主人公北京知青江泉到黑龙江插队,围绕他身边的人和事,展开了一幅幅令人唏嘘、无限感慨又叫人反省的故事长卷。

知青文学、寻根文学我读过不少,比如叶辛、张贤亮、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史铁生,韩少功等等。这些作品对年轻时我的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今天有幸读到丛先生的《歧途》,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废寝忘食阅读的年代。我自己就是从叶辛笔下那片黄土高原走出来的。重重大山里的小山沟,埋藏着、沉默了几代人和无数的故事。那是个“黑分子”集散地、流放地,也是出逃未果之人的终结地。读《歧途》,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片渐行渐远却又深刻于心的大山里。

在主人公江泉的身上,我看到了典型的中国读书人形像。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信守承诺。江泉后来凭努力一步步改变命运,是他活下来以后的必然,与他本人爱读书,有思想,有行动是分不开的。这类人的共性就是生性豁达、机智勇敢,信实坚忍。江泉在关键时候似乎总有贵人相助,因为他自己的侠义为人,才能引来贵人,所以说他也是自己的贵人。

除了我最钦佩的江泉,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跃然纸上。小马,赵欣,陈小丽,他们对爱情的执着,痴情,在当今社会已难寻觅。小说最终让他们的执着都有了回报,在那个时代,也确实有这样的人,一句承诺坚守一生。我同情满腹经纶的老张头,“老右”,因他们没有机会重见天日而含恨留在了黑土地。我喜欢李伶,这个从始至终有着超出她年龄的冷静、智慧的女孩,因煤气中毒导致的残疾让她无法再离开黑土地。我佩服陈小丽,一个之前最卑微、从小到大被侮辱被嫌弃的苦命女子,却因一场注定要倒霉的爱恋,一而再,再而三做出超乎她那孱弱身躯承受能力的举动,最终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cc1-4

我为小马、刘晶一波三折的结合感动,惊诧于刘晶的率性甚至自私,也祝福她能因小马对爱情的执着而最终获得幸福。刘晶的自私让人恨不起来,她活得是那么真实勇敢;关丽的怯懦让人着急,但又为她的善良感动;二楞,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黑龙江当地汉子,因义气与北京知青们有了千丝万缕的纠葛;老政委、秦副指导员、哑女,盼儿等等,这些着墨不多的人物,也因其散发的人性光辉高大地站立起来。书中每一位人物的故事都值得单独拿出来细品,包括几位反面人物,“兽医”指导员,这位能将针尖大的权力使用得像金箍棒一样的半文盲;刁参谋,一位将爱情定义为占有的自私鬼,等等。书中直接描写的反面人物并不多,更多的只是提及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甚至对交白卷的张铁生的描写也充满了无奈与同情。

作者有多博爱的心,多宽厚的情怀,才能将如此深重的苦难写的轻松、幽默。一场人类巨大的灾难,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苦难,也是一些个体的消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扔到黑土地,如草芥如棋子如鸿毛。痛心那些尚未绽放就消逝的生命,同情那些一直未得翻身的人,如果碰巧他们有思想,那就更糟糕。

从小我就被教导:苦难铸就人,要感激苦难。小时候懵懵懂懂的就不喜欢这种说法,谁不想要平安喜乐的生命,为什么要接受人为制造的苦难。如果是天灾,那应该学会接受,并活出最好的自我,如果是人祸,还要对此表达感激,甚至赞美,这是我不愿意接受的。

感恩遇见!感谢丛先生为读者带来的精神盛宴,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9年,对书中很多关于北京的描写倍感亲切。

遥祝先生身体康健!也期待先生更多著作问世。(文/远,标题为编者所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