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作为华埠基金会的一个重要项目,温哥华华埠掌故馆(Chinese Storytelling Centre)正式对外开放。粤语“掌故”的意思就是“轶事、历史、或是传奇”。一年多来,掌故馆多次举办特别活动,包括华裔作家见面会,电影展映,唐人街美食,以及表演、研讨活动等;掌故馆拥有自己的策展团队,在永久展览之外,还举办华裔移民历史特别主题展览。
加拿大《排华法案》通过100周年之际,华埠掌故馆推出的特别展览是《我们的故事继续传颂》(Our Journey Continues),展示了温哥华六个华裔家庭和后人的奋斗成功历史。华埠基金会主席、华埠掌故馆创办人李佩珍(Carol Lee)接受加广中文采访时表示,”唐人街没有那种大英雄、史诗般的人物,却拥有成千上万普通人的故事,把他们放在一起,非常震撼,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讲”
华埠掌故馆是温哥华唐人街第一个展示华裔移民历史的永久性场馆。李佩珍表示,博物馆听上去更加正式,甚至令人生畏,而掌故馆就不同了,它是讲述移民的个人故事与集体经历,会更加平易近人,更加友善,令所有人感到受欢迎,包括孩子们。她分析,华裔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沉迷于过去,哪怕过去再怎样痛苦,我们必须向前 —— 或许这就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原因。她说,”我们希望展示,尽管一路上华裔移民遭遇巨大的困境和歧视,我们中的一些人是如何将悲伤化作成功 —— 社区有非常多类似的故事,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
华埠掌故馆的永久展览讲述了从十九世纪中叶,华人从广东台山等地坐船来到加拿大谋生,经历淘金热,修筑太平洋铁路,遭遇歧视性的人头税以及《排华法案》,直到二战期间,华裔为证明自己的忠诚而加入加拿大军队,以及社区在战后艰难中成长的历程。展览中的很多文物和图片来自著名的外科医生蒋北扶(Wallace B.Chung)及其妻子蒋黄文英医生(Madeline Chung)的私人收藏。李佩珍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讲。
愿意与人分享
李佩珍长期关注参与华埠社区事务,她把这归功于自己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她表示,祖父和父亲都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更多地与大家分享。李佩珍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在上世纪初,缴纳了人头税,从广东台山来到加拿大。多年之后,他们告诉李佩珍,就把人头税看作是一笔投资,为了更好的生活与下一辈的投资,而且,现在看来,这笔投资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她的父亲李汉亮(Robert Lee)是成功的地产商,热衷唐人街事务,还当选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校监。而家里的四个孩子都毕业于UBC。
李佩珍最初创业,从事的是美容产品,公司就设在温哥华唐人街。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她意识到,唐人街的状况令人担心,如果大家都袖手旁观,唐人街可能在十年之内消失了。她表示,自己对唐人街的记忆都是快乐和热闹的,是与美食,节日,家人团聚,与朋友消闲等联系在一起的。她认为,唐人街的历史是温哥华、也是加拿大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能眼睁睁看着它消失。她说,”有些事情,只有当你快要失去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它有多重要。”
可是,当她把“振兴唐人街”的设想告诉父亲的时候,熟悉唐人街事务的李汉亮却表示反对,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理由是,唐人街的事务非常复杂,涉及到人际政治,代际沟通、社团理念和语言等各种矛盾。不过,当父亲看到她下决心要做这件事情之后,转而非常支持她,成为她的基金会以及掌故馆的董事会成员。
对唐人街未来有信心
李佩珍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唐人街目前的复兴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过去几个月,加拿大的联邦和省市三级政府站在一起,拨款保护和修缮唐人街的建筑和文物 —— 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她的华埠掌故馆也接待了德国第一夫人以及加拿大驻欧盟大使等,可以看出,政府开始关注唐人街的发展。
今年五月,由温哥华华埠基金会牵头,来自北美18个城市唐人街的五十多位代表聚集温哥华,举行了首届”唐人街团结研讨会”,当中提出了复兴唐人街的三项任务:安全、文化保护、以及经济发展。李佩珍认为,对唐人街,保护与发展应该是并行的,保护而不发展与发展而不保护一样糟糕。她说,”过去十来年,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要面对唐人街的复杂性。我的经验是,不要埋怨,你或许会遇到很多阻力,但只要坚持,一直前行的路上,总会遇到知音,遇到愿意和你合作的人,与你分享同样的价值观的人,令之后的旅程变得更加有趣。”最后,她用”善良、坚定、有远见”这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个性,并且称,自己非常幸运也非常感恩在做一件有意义且自己有热情的事情。(来源: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