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看美国财长中国行之功效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刚刚结束了四天对华访问,她此行的目的是要重建两国之间的桥梁。这次北京之行是否成功?要是我们只看一项最基本的指标,是的。

美国与中国再次实现了对话,面对面的,哪怕不算热情,也算是彬彬有礼和互相尊重。这跟特朗普(Donald Trump)执政年间,大多依靠社交媒体作为喊话筒的跨太平洋沟通比较,可谓大相径庭。双方的语调和内容都比之前正面、慎重。在耶伦此行之前,尚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份那次事关重大的访问,两国当时均承诺要稳定彼此关系。

7月9日行程结束之际,耶伦表示,建立“与中国新经济团队之间适应性强且有建设性的沟通渠道”将会有所帮助。此言不能被低估。今年3月,中国政府顶层的大部分人被替换,新人的首要条件是忠诚于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而其中的关键人物这一正是该国新的经济事务主管官员何立峰。7月8日耶伦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与何立峰会谈上。她说两人的会谈“直接、实质和卓有成效”,但同时承认双方有“显著分歧”。

耶伦的深鞠躬引发议论
耶伦星期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晤首次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头衔露面的中国副总理兼何立峰,两人见面之际,耶伦的肢体语言在中美两国社交媒体上引起议论。在Twitter上,美国亚裔评论人士张千里(Ian Miles Cheong)形容耶伦向何立峰“深深鞠躬”,而这是“前所未见”的。小报《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形容,何立峰当时向后退了一点,给耶伦“更多卑躬屈膝(kowtow)的空间”。

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库俄罗斯、欧洲和亚洲研究中心(CREAS)主任方娴雅(Theresa Fallon)描述:“耶伦可是鞠了三个躬。”并辅以“脑爆炸”的颜文字。中国评论人士利里克·休斯·哈勒(Lyric Hughes Hale)跟帖说:“我想耶伦部长把日本、中国打招呼的礼仪搞混了。”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说:“我期望有谁能告诉美国官员,他们跟中国官员握手的时候,该站直腰板。”

中国网民的评论似乎显示耶伦此举“两面不讨好”。在上海左派网站观察者网的微博帖文下,一位北京网民说:“姿态显得低,心态一如既往的傲慢。”一位重庆网民说:“这种鞠躬在中国人眼里是没有诚意的。”一位陕西网民说:“日本人式的鞠躬,那是黄鼠狼!”耶伦在会晤何立峰的开场白中重申,美国将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但同时称,中美不应让分歧导致误解。

在整个行程中,耶伦试图游说东道主中国,在总统拜登(Joe Biden)治下,美国并非从根本上敌视中国。她说,“我们不把我们的关系视定义为大国冲突”,而且“我们不寻求脱钩”彼此的经济。拜登政府似乎在试图证明,其中国政策并不是单纯延续特朗普政府对北京的公开敌视。她成功了吗?我们还在等中方表态。但正所谓行胜于言,从北京的视觉看,拜登政权最近的一些动作毫不友善。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算是对个别用于开发人工智能的美国电脑芯片施加出口管制。

北京强调耶伦访问的正面结果
中国财政部7月10日就耶伦访华情况发表新闻通报,从四个方面总结其四天行程的正面结果。财政部的通报形容,“中美加强合作是两国的现实需求和正确选择”,并称两国同意“后续保持中美经济领域的高层交往和各层级沟通交流”。不过,声明还提到:“中方再次重申了在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停止打压中国企业、公平对待两国双向投资、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取消涉疆产品禁令等问题上的关切,希望美方切实采取行动,回应中方在两国经济关系中的重大关切。”耶伦星期天在北京向记者总结其行程时称,她就美方对中国“不公平经济手段”——例如市场准入、知识产权问题——向中方“施压”,以及就中方最近针对美国企业的强制行动有所增加表达关切。

美国并没有打算放宽这种禁令,反而着手扩大管制到其它对华高科技出口之上,同时拉拢其盟友,从日本到德国到荷兰,不向中国提供生产最尖端芯片的技术及设备。美国的动机很简单,它不希望中国轻易取得美国科技,从而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优势,以及在军事科技上领先,有朝一日能用来在冲突中反制美国,例如说在台湾。这一切意味着,尽管对话重启,且似乎准备在未来几个月里加速,这仍是个如履薄冰的过程。

再来一个“气球事件”,或者是美中军舰、军机擦肩而过,便足以轻而易举地让过去几天所取得的进展打回原形。哪怕是最乐观的专家们也相信,这已成为一段非常艰难的关系,需要双方谨慎、长期管理,方可维持稳定。(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