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講一口潮州話

作家南京人王朔說:「秦始皇講一口潮州話」,這並不是以訛傳訛,而是有確實的歷史根據。郭沫若也是同樣的見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為主將,趙陀副之,率領五十萬大軍占領現在的廣東、廣西、江西和越南北部。後屠睢戰死,改派任囂。當地的土人躲在山上和樹林中,頑強的抵抗。秦王命史祿築靈渠,把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連接起來,運兵運糧,才佔領了嶺南。當時和秦兵作戰的土人,就是今天「廣府人」的祖先。廣東有三大民系,潮州人和客家人都是從中原遷徙而來。東晉五胡亂華、南宋偏安、黃巢起義,都有大量中原的漢人南下。他們自稱是客家人。說粵語也就是廣東話的人是本地人。粵語以廣州府話為標准,所以說粵語的人稱「廣府人」。「越」是長江以南沿海地區的稱謂,又稱「百越」。古時文字,同音即同義,故粵與越通。粵人即越人。《共和國秘史》第256-259頁記載了毛澤東與駐外使節談中越關系,說越人有許多分支,大致分五個部分:東越在浙江,閩越在福建,南越在廣東,西越在廣西,雒越在越南(雒與洛通)。

而今叫潮州的地方,是新邊疆,那時叫義安,人煙稀少。當時漢人尚未入閩,那是東晉南渡的事,秦始皇在此「屯田」,派兵開墾,命士兵取其妻小,並差遣5000女子為士兵「浣衣」。這些士兵,都是由首都咸陽一帶征集而來。潮州少有土人(畲人),而且都避秦到鳳凰山上。潮州地方偏僻,從中原來旅途要三個月,是省尾國角的地方,三面環山,南面臨海,自成一局,所以屯田的士兵,能世代相傳,保留了他們的母語。這種語言多喉音,音調粗重。語言學稱之為「秦腔」,確認是秦朝、秦地的口音。操此口音者,居於榕江以南潮陽、普寧、惠來等縣。榕江是繼韓江之後潮州的第二大河。「秦腔」的另一意義,是陜西的地方戲曲。唐朝黃巢時期,南下的漢人有一支從河南經福建湧入潮州,聚居於榕江以北,潮安、澄海、揭陽、饒平、豐順等縣。他們的語言,多唇音,音調儒雅。所以潮州話有兩種,但能互相溝通,雙方可以聽得明白。

研究中國語言的學者,如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瑞典的 Klas Karlgren(高本漢)等都公認潮州話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方言。高本漢是第一位使用歷史語言學去研究中文的學者,他認為潮州話是中國語言的活化石,對研究古漢語有極重要的價值。「秦腔」潮州話的很多「土話」,其實都可在秦漢古籍中找到:厝(房屋)、無相幹(不要緊)、伊(他)、大家(家婆)、大官(家翁)、糜(粥)、箸(筷子)、塗(泥)、曝(曬)、新婦(媳婦)、翹楚(出色的人)、俺(我們)、喫茶(喝茶)、等等。潮州人叫「我」做「wa」,是中國古時中原的語音。為什麽要研究古漢語呢?因為中國文化起源極早,要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就要讀古書,要讀古書,就要研究古漢語。

潮州話就是秦始皇的語言,有明顯的三級論證:
— 潮州話是秦朝的國語
— 秦始皇講秦朝的國語
— 潮州話是秦始皇的語言

潮州人向以團結著稱,但今日很多海外的潮州年青人,都不會講潮州話,不知其祖宗,也對潮州人不認同。一個族群要團結,首先要自豪。因此,魁北克的法裔人,宣傳他們的語言是「路易十四的語言」。路易十四時法國鼎盛。其時以貴族的語音為標準。後來法國大革命廢除貴族的語音,以平民語音為標準,但魁北克仍保留了原來的法語。同樣,敘利亞的基督徒,宣傳他們所說的亞拉美亞(Aramaic)語,是耶穌所講的語言。這語言在全盛時,由巴勒斯坦伸展到波斯,是耶穌的母語,但現在也已式微,給亞拉伯語代替,僅有敘利亞的基督徒仍然說它。

為了下一代潮州人的團結,我們必須使他們認識潮州的歷史和文化,而且為此感到自豪。所以要宣揚「潮州話是秦始皇的語言」。(文/林達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