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說(971):中國在過去六十多年的變化(二)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東拉西扯,雜亂無章,記錄了中國在各方面的變遷,意猶未盡。今天嘗試再補充一些我仍未提及的地方。但中國幅員廣大,我沒有走遍全境,一定會錯過很多事物,更會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

1958年首次踏足中國,發覺人們千遍一律都穿著同樣顏色的衣服,灰灰暗暗,與冬天的天色差不多。男人穿的是中山裝,或類似中山裝的外套;女人穿的是有領的襯衫及長褲,不見有穿裙子的人,這樣看起來和男人沒有太大分別。記得一位由義大利返回中國定居的美術老師,他離家鄉太久,一點也不了解國情,回國後就質疑,中國的女人到底哪裡去了?單一性別的世界對藝術家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他終於很快又離開,前往香港授課。

女人天性是愛美的,尤其喜歡將自己打扮一下。不過她們不敢過份炫耀,避免惹來麻煩。穿上了彩色鮮豔的襯衣,只能自己欣賞,必須用單色的外套遮住。這是妻子一個內地女朋友的經歷,非我親眼所見的。

大陸同胞很喜歡載太陽眼鏡,鏡片愈黑愈好,這類眼鏡香港人叫它做「墨超」。已故香港新華社社長就經常戴起墨超出現在多種場合,成為他固定的標籤。中國人很珍惜鏡片上面的標誌,一直完整地保留著,大概是一種下意識的炫耀性行為。我估計只有名牌的產品才有這些特別的標誌,反映擁有者的特殊地位。

這些現象在某個年代是司空見慣的,但年輕人聽起來會感到莫名其妙。今天大陸同胞的衣著不但追上潮流,女性們更是潮流的領導者。各式各樣的名牌服飾琳琅滿目,但仍供不應求。可惜上述的藝術家早逝,沒有機會目睹這個轉變。

我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吸煙,煙民無處不在,吞雲吐霧,旁若無人,禁煙區這個概念在中國並不存在的。初次見面的人,遞上一支香煙給對方,不僅是一種社交禮儀,更是啟動對話的前奏曲。求人幫忙,也以香煙來示意。春節時,待客也少不了香煙。吸煙已經成為中國的特有文化,源遠流長。聽聞中國每年要進口大量菸葉,才可滿足需求。

幾年前我帶領外孫到中國旅遊,走遍多個省份。很多公眾地方,如機場候機室,機艙內,火車站,火車廂內,酒店接待處,酒店房間,都設有禁煙區,而且嚴厲執行。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值得支持。

中國人的另一個陋習就是隨地吐痰,缺乏自制能力。大概是生活在空氣受到嚴重污染的環境下,容易引起喉嚨痕癢,呼吸系統被不明物體堵塞,不吐不快。痰盂是中國獨有的產品,但很多公眾地方都沒有這種設施,急起來就顧不了儀容,解決了再算,久而久之成了習慣。這純粹是我個人的推測,沒有支持的理據。

這個陋習,在嚴格執行戴口罩的規定之後,相信已成為過去。這幾年中國在環保方面也下了功夫,生活環境改善了很多,喉嚨敏感之毛病應該減少了。不過加強公民教育,提倡個人衞生,才是釜底抽薪之道。

中國本來是一個強大的東方古國,我們的祖先充滿自信。但自從鴉片戰爭之後,喪權辱國之事接二連三而來,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弱國,任人魚肉,老百姓再抬不起頭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形勢才慢慢扭轉過來。但崇洋的基因仍然潛伏於體內,自卑感驅之不去。沒有去過外國的中國人,都覺得外國的月亮又大又圓又亮,直到他親歴其境才猛然驚覺,原來是絕對沒有這回事。

但西方有很多進步的地方仍然值得我們學習,而且要虛心接受。出國留學與旅遊,都能使我們大開眼界,從而受益。但我們一些優良的傳統及道德觀念,仍要好好保留,不要被西方急功近利的思維取代。保留民族自信,是重振國家力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今天的國人,因為國家逐漸強大起來,已經完全恢復自信,這是可喜的現象。自信是一種底氣的表現,但適可而止。有些突然富起來的中國人,變得財大氣粗,令人反感。中國崛起,引來不少猜忌及對抗,謹慎應對,才保不敗。能夠化敵為友,更是上策。(2023年3月17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