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肖尔茨首次访华

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邀请,德国总理肖尔茨11月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将是新冠疫情近三年以来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这也将是肖尔茨去年12月8日就任德国总理以来首次出访北京。正值美国将中国视为国家安全最大威胁,欧盟视中国为系统性、制度性竞争对手并重新考虑对华关系之际,德国总理访问中国在德国内外都引发关注、担忧和反对的声音。另外,由于中国仍然实行严格的新冠病毒“清零”政策,有报道称肖尔茨此次访华时间将非常短,可能只是“一日游”,因此更加凸显他本次访问的象征意义。

肖尔茨访华时间点
就在肖尔茨访华之前,德国内阁会议10月底刚刚批准了中远集团收购德国码头运营商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持有的汉堡港(Container Terminal Tollerort)的24.9%股权。这一股权比例,低于中远集团最初收购汉堡港码头35%股权的计划,而且这一股权比例也低于有否决权的少数股权(a blocking minority)的水平。而在中国方面,中共刚刚结束的二十大会议,确认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第三个任期。普遍预计,肖尔茨此次访华虽然时间很短,但他将会见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

德国政府发言人赫伯斯特莱特(Steffen Hebestreit)则表示,肖尔茨总理曾就中国之行同西方伙伴国进行过磋商,包括法国和美国。他说肖尔茨总理“与美国总统就这个问题进行接触也有一段时间了。”不过德国政府发言人赫伯斯特莱特回应说,总理肖尔茨并不赞成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多样化,尽量减少风险“。

肖尔茨访华目的
外界注意到,本次随同肖尔茨访华的还有多位德国商界领袖。据德国《商报》报道,共有12名德国企业代表将陪同肖尔茨出访,其中包括大众汽车、西门子公司、德意志银行、宝马、阿迪达斯, 拜尔等。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额为2351.2亿美元。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连续6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1至8月,虽然受到中国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德双边贸易额仍然有所增长。

德国内部,反对和支持肖尔茨访华的声音同时存在。支持者认为,在新冠疫情之后德国新上台的领导层重新建立起与中国领导人的直接联系非常重要。另外,中国市场如此之大,德国放弃不了也根本找不到其他市场替代中国。英国《金融时报》称,德国很多大公司在中国投资既大且深,相当一部分盈利来自中国市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两国领导人将就中德关系、中欧关系、国际形势和全球治理深入交流,进一步巩固中德政治互信、深化中德合作,这符合双方利益。在德国国内,政界反对肖尔茨此时访华的人士表示,选择现在这个时间点访问中国尤为不利,德国需要一个对华新战略,避免再次出现在对俄罗斯政策上所犯的错误。

德国力争减少对华依赖
在美国与中国经济“脱钩”,对中国高科技行业设限的同时,德国公司多年来在中国的投资仍在继续和扩大。2022年9月,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在中国广东湛江计划开设的新工厂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00亿欧元,是德国公司在中国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一项目。而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权问题在国际间备受争议的同时,德国大众汽车新总裁表示将继续在新疆的生产。2022年6月,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公司在辽宁沈阳的新工厂开业,主要组装电动汽车。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工厂也在6月建成。

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德国政界讨论减少对华依赖是“炒作”,并引述德国工商总会总干事长马丁·万斯莱本的表态称,“脱离中国将导致德国失去繁荣”。对中国而言,媒体的这一宣传无疑符合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倡导的中国“四个自信”,但对于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对中国市场如此程度的依赖恰恰是各国政府和政界高度警惕和防范的巨大风险,特别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中,欧洲各国更是将能源自主、供应链自主列为当务之急。

德国总理肖尔茨领导的社民党在与绿党和自民党的联合执政协定中,就表达了制定新的对中国战略的共识。这将是德国政府首次制定具体的对华战略。据德国《商报》(Handelsblatt)报道,由德国外交部主导的对华战略文件预计将于2023年春季正式出台。该报引述德国外交部亚太司负责人西格蒙德( Petra Sigmund)一次活动上对德中巨大贸易额所发出的警告:“对一个市场高度依赖,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中国在利用这种依赖性,推动其政治议程。”

舆论中的德、中关系
虽然德国政府表示,本次肖尔茨的中国之行是一次只有24小时的“工作访问”,但他作为继越南、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领导人之后的西方政府首脑应邀访问中国,还是被赋予了诸多政治意义。中国的评论人士普遍充满信心地认为,本次肖尔茨访华堪称“中德经济和市场规律对德国外交的一次矫正”、是“德国政府以国家利益为中心,而非根据意识形态进行刚性划线”;甚至揣测肖尔茨在中共二十大习近平打破常规连任后访华,颇有“对中国友好的政治意味”。

《日本时报》(Japan Times)报道引述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安德鲁·斯莫尔(Andrew Small)分析认为,对北京来说,德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其欧洲战略的关键,有助于确保西方,特别是欧盟没有一个反对共产党的统一战线。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文章认为,过去20年中,德国总理几乎每年都率领商界领袖访问中国,就像马可波罗和忽必烈时代一样,去中国握手、浅笑做交易仿佛这是必须的仪式。而肖尔茨本周将恢复这样的传统,成为三年多来第一位访问北京的七国集团领导人。文章认为,肖尔茨访华仿佛是“落入虎口,进入了中国和西方之间日渐扩大的鸿沟”。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则侧重中国邀请外国政府首脑访问的动机,引述分析人士认为,肖尔茨访华是中国在解决了国内政治问题之后,新冠疫情两年之后,发起了“外交攻势”。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引述观察人士认为,肖尔茨不愿意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很可能反映他对德国经济的担忧。身为德国总理的他“在德国走向衰退,欧洲陷入与俄罗斯对峙局面时,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中国产生对抗感。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德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使得肖尔茨走钢丝,在寻求维持重要经济关系同时驾驭不断加剧的东西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他在国内外的批评者越来越担心,随着北京加强与西方的关系,柏林未能从其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中吸取教训。”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德国疲于应对自身对中国的依赖,肖尔茨政府承诺要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但是政府内部却在经济与中国脱钩到何种程度的问题上没有一致立场。(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