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任总理可能是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6日开幕,最高领导层又到了五年一次的大改组时间。在外界预计习近平将打破两届任期限制,再次出任中共总书记的同时,中共最高领导层中的第二号人物,总理李克强早就公开表示任期已经接近尾声。如无意外,中国将在2023年3月举行的人大会议期间宣布新的总理人选。

与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和政府选举过程的透明不同,成立100年、执政也有70年的中共,对最高领导层的人选一直都秘而不宣。而被中共掌控的中国媒体也几乎不提供任何线索,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海外新闻机构只能根据分析人士对中国政治的了解和研究来揣测可能的人选。正是因此,中共20大公布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名单将为外界推测下一任的中国总理人选提供线索:2023年谁可能接替李克强成为中国新总理,执掌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政府管理呢?

谁有可能出任下任总理?
根据中国宪法,“总理、副总理和国务委员的任期不超过两届”,而李克强在今年3月人大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这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然而,67岁、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克强仍然可能留在中共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常委中,因为以前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允许67岁或更年轻的党员干部继续担任高级职务,而68岁或以上的人必须退休,即所谓的“七上八下”。

在中共70多年执政历史上,除了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其他历届总理通常年龄不到67岁,都有担任过副总理和管理省级经济体的经验。台湾中央社最近总结了中共选拔总理的三个惯例:一、国务院总理从现任副总理中选拔;二、年龄上要符合中共政治局“七上八下”的原则;三、原则上不跨越多名资历在前者。按此标准,中央社报道认为,“汪洋呼声最高,胡春华和韩正都有机会。”

路透社的报道认为,“汪洋和胡春华都符合这些条件,而李强和丁薛祥等人的资历较弱,但被认为得到了习近平的充分信任。”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认为,59岁的胡春华与李克强同属共青团派系,是中国19大时进入中共政治局的最年轻官员。“在习近平面前,他的快速崛起使他看起来像是一个潜在的继任者。”但该报认为,“与同时代人相比,他(胡春华)相对缺乏与习近平一起工作的经验,这意味着现在很少有人认为他是总理职务的候选人。然而,他被任命为政治局常委可能表明,在效忠习近平的人和其他政治网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平衡。”

澳门新闻社在分析文章中认为,如果中共政治局常委为了保持年轻化,“那么在国务院有丰富经验、在重庆和广东都有执政经验的汪洋可能会接替李克强成为下任总理。”“然而,鉴于汪洋已经67岁,他出任总理职位可能只有一任,持续时间只有五年。因此如果他被选中接替李克强担任总理,连续性将是一个问题。此外,他从政协主席转任总理也有点不合常规。”不过,《国际财经时报》(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报道称,汪洋在执掌中国经济大省广东时,被认为“表现出了自由主义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在习近平掌权后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经济“开明派”的去留
中国现任总理李克强在过去近三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出台了一系列的“纾困”措施支撑中国的经济;另外他对习近平倡导的新冠“清零”政策保持沉默,使外界观察人士认为中共高层在如何平衡疫情管控和经济复苏之间存在分歧,甚至出现了政治斗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海内外互联网上有关”习下李上“的揣测甚嚣尘上,但10月12日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上对习近平的高度赞扬,无疑再次发出明确的信号:习近平将连任中共总书记,继续掌控中国党、政大权。公报称,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不过,熟悉中共政治的观察人士仍然认为,李克强虽然将很快离任总理一职,但他将仍然活跃在中共高层政治体系中。有学者向台湾中央社表示,李克强可能担任的国家领导人职务包括: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主席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全国委员会主席。在外界看来,随着中共二十大的人事变动,离开掌管中国经济领导层职务的其他“开明派”或者“改革派”官员还包括:

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香港亲北京的在线新闻门户网站HK01指出,“毫无疑问,新的(中国)经济领导团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该网站说,中国可能无法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处于低谷”,需要在房地产危机和零关税政策的背景下找到出路。由于中央政府不断重申经济调控的“稳定性”,HK01表示相信在即将召开的20大党代会上不会有新的经济政策提法。而香港《南华早报》则引述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李成的分析认为,新总理的人选可能表明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在保持延续性而不是改变”。

中国的全国政协委员屠海鸣在《香港经济日报》的评论中说,习近平的“共同繁荣”政策将在议程上占据更高的位置。他还建议,北京应继续开放,以对抗西方的脱钩、封锁和制裁。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hannel NewsAsia)刊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主任伯特·霍夫曼(Bert Hofman)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目前经济放缓及其四个原因:1)房地产热潮正在退去;2)新冠动态清零政策扰乱了经济活动,抑制了消费者信心;3)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间接影响了中国对西方经济体的出口,4)中国提倡的“共同繁荣”意识形态目标已经抑制了投资环境。《国际政治和战略》杂志(Survival: Global Politics and Strategy)最新出版的双月刊中也刊登了有关中共20大召开和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文章除了提及中国国内的房地产、动态清零政策和收入不平等问题之外,还提及中国在国际间遭遇的越来越大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引发的紧张局势。(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