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说(811):新移民应否回学校读书

目前称得上拥有一份稳定、满意的工作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移民还处于等待和寻找切入点阶段,或不满足于一般的打工生涯,希望有所突破。然而这个社会能够提供“好”机会本来就不多,好运能否降临到自己头上,能否把握得住,就更成疑问了。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漂”在劳务市场的原因。

经过苦觅无结果转而寻找出路的,重新回到学校攻读学位成了不少人的选择。有机会与他们聊起求职与求学的间题时,发觉很多人是充满矛盾、举棋未定的:一方面在美国或欧洲经过寒窗苦读,也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移民也在加国苦苦寻工,另一方面为一份将来可能是高薪的专业而挤独木桥、抛弃个人原有基础、与趣和爱好似乎决心不足。从去与留、经济与时间、家庭与学业等等矛盾过程。反映出来的正是近年大陆新移民圈子的社会问题。

人在黑暗中总会用最简单、最真接的方式去挖掘出一丝光明,受过良好教育并已定格专业走向的技术移民作出如此再选择,顺理成章,不过回顾诸多西方求学最终干非所学的例子,已无居留之忧的移民,就得好好全面衡量得失了:

一、目标
将工程师、会计师、医生或律师作为奋斗目标的人并不多,特别是年龄己逾三、四十的,只求一份脑力劳动或文职工作。如果要求如此的低,欠缺的并非当地文凭,而是入门的渠道、信息、技巧,还有就是机会。在经济环境好的年头,很多移民轻易找到如设计员、编程员和技术员等职位,学历和经验来自何方井不重要。

二、机会
不少大公司每年需要的初级职位从大学或学院吸收,高材生可以通过毕业前的有薪实习(Co-op或Internship),获得过度到正式职业的机会(得到这些机会冷门专业的要容易得多)。这就是跨进大公司入门职位的有效途径,社会公开招聘较难发现这类机会。

三、学术和技能
中国人学术成绩不容怀疑,但语言、团队合作技巧和专业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往往达不到期望的高度,一旦学成面对社会竞争,文凭、成绩的光环在退色,还靠其它综合能力超作用。

四、发展
公有制国家有把人才从低往高培养的机制,纯雇佣关系的西方劳资双方只在乎你是否具胜任该职位的能力,工人就是工人,技术员是就是技术员,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奢望雇主给你入门机会要让你高升是个误区,一旦培养成,你跳槽谋高薪无异于老板投资失败。本地学生边念书边外打兼职,拉长了学业却长了经验,为谋求高职打下了基础;中国学生争分夺秒赶完课程但欠缺实践,孰优孰劣进入职场即见分晓。

五、经济
贷款举债可以帮助完成学业,一旦结束就不得不考虑多年的负担了,这点是不少人最终放弃所学专业从事另一行当的教训,经济压力起很大作用。

总之,打算回到校园重新修炼拿到学历的人,很大程度是为了摆脱目前经济萧条以及生活封闭的困境,延长直接面对残酷的现实而非彻底解决生存的危机,“缺乏本地学历和经验”只是一句泛泛之语,特别是对已知文凭和工作为何物的成年人。经济承受能力、求知能力和志趣应是你作出选择的依据,而年轻才是最大的本钱,因人而异、真真确确。(文/黄春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