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5月8日举行。经严格审查的香港行政长官选举的唯一候选人李家超在出席投票的1428名选委中以1416票的支持票获胜,当选香港特首。另有8人投反对票。行政长官选举投票在早上9时开始,至上午11时半结束。共有1428名选举委员会委员投票,投票率为97.74%。香港前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为唯一一名候选人。警界出身的他,需取得超过750张有效的支持票,才能当选。当选人并由北京任命,在7月1日宣誓后,成为下任行政长官。
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李家超最终在选举中以99.16%的得票率高票当选为行政长官人选,充分反映香港社会对其高度认同和肯定。”声明又称,“新选制选出的爱国者治港队伍一定能够团结带领香港社会各界与祖国人民并肩奋斗,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香港篇。”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对香港媒体表示,今后所谓“非建制派”或“民主派”的称号已经不合时宜,进入管治班子的人一定是爱国者,不论背景属于建制派抑或民主派。他又说,李家超施政没有“蜜月期”,需要处理一大堆急切的问题,特别是控制疫情和尽早恢复与内地和海外通关,亦要解决经济民生问题。
此次特首选举是北京去年出台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次特首选举。唯一的候选人李家超在4月29日发表政纲,声言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同时加快让轮候公共房屋的市民早日入住。但有关香港政制改革方面他几乎是只字不提。李家超在政纲发布会上声言,如果当选将会带给香港市民一个“会做事、做成事”的政府,并再次强调,他领导的政府将会以结果为目标。
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在4月13日正式报名参选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成功取得786张提名票,超过选委半数。舆论普遍认为,在“完善选举制度”的安排下,这次香港特首选举和澳门的“一人模式”雷同。获北京“祝福”的李家超成为至今唯一候选人,不出意外的话将笃定成为下届特首。评论亦表示,这一动向反映北京对未来特首的要求,会侧重于维护国家安全及稳定。
香港最大建制派民建联副主席张国钧之前接受BBC中文专访时表示,过去香港发生了好多重大事情,管治效能并不理想,官员在团队精神有所缺乏,做事少了政治担当。这一方面李家超的背景是能够胜任的。不过,根据香港民意研究所的定期民意调查,2019香港修例风波爆发后,李家超的民望净值长期处于负值;其中在2019年10月,他的民望净值为负63.4%。香港研究协会今年4月初的民调亦显示,李的评分为2.25分(满分为5),接近不满意水平。
投票结果出炉,香港现任特首林郑月娥发表声明祝贺李家超当选;她说她和本届政府,将会与候任行政长官做好交接,并会全力为新一届政府就任,提供一切所须的协助。另一名选举委员唐英年向港媒说,对李家超的新职充满期望,认为李的高票当选,“将体现到社会各界支持”。
香港选举委员叶国谦则告诉BBC, 大家要关注的就是“李家超自己对香港的承担,对自己本身是否真的按照香港有关法律,去维护香港的法治,去维持我们现有的制度,才最重要。”叶国谦说:“首要我觉得他得解决房屋问题,得给香港市民一个信心。另一个就是经济上面,面对疫情,香港经济确实在面对一个非常严峻的境地。这个他也得解决。”他问道,对“有过往曾经担任警察,担任过这职务的人,有什么好担心的?”
事实上,李家超亦在竞选期间,表示他将团结香港,并向年轻世代喊话,誓言赢回香港年轻人支持。根据港媒《香港01》报导,在投票前夕的五月四日,李家超参加庆祝“五四”运动与近80位香港年轻人举办的一场活动,李家超当时称他的新政府将青年政策放在重要地位。他又说,他愿意为在修例风波“干犯法律”的香港年轻人提供机会,“愿意在适当时候跟不同人沟通,并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建立出好的社会氛围”。
不过,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陈家洛教授则对李家超能否弥补香港社会的裂痕,表示存疑。他告诉BBC中文,如果李家超的前任特首都无法团结香港,那么他能团结香港的机会“几乎为零。”陈家洛解释,鉴于李家超曾任保安局局长的背景,以及2019年负责修例条例的主要官员,北京决心在这场仅有一人的竞争中选择他,“宛若在香港的伤口上撒盐。”陈家洛告诉BBC,李家超无法掩饰自己与香港的公民自由和人权受到的侵蚀没有关系,亦不能假装他没有在林郑月娥政府(以及之前的梁振英政府)中任职工作。现在他能做的是把政策聚焦在住房和社会流动政策问题。“豹子不可能改变牠的斑点,对吧?”陈家洛说。
有关香港年轻世代,陈家洛称说,目前为止李家超能做的事就是“不时地组织并和中联办麾下的基层组织中的年轻人一起举办活动,因为他确实需要年轻面孔的参与,以便在香港年轻人中显得受欢迎。事实上李家超宣布参选特首时,时事评论员程翔便曾对BBC中文表示,北京选择李家超是从“止暴制乱”的角度上考虑。程翔认为回归以来,中央政府对香港一直有抱怨——九七的回归只是视为主权回归,25年来治权及人心并未回归。2019年,反修例风波后,北京立定决心拿回香港的治权,从而使香港今后的管治与国内一套看齐。(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