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的何方宇

加拿大蒙特利尔出生的华裔二代何方宇(Edward He)能说一口流利的、带着一点儿京片子的普通话。他目前是清华大学英语文学专业四年级的学生。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他回到了加拿大。之后的所有的课程都通过网络来进行。21岁的他将在今年毕业,并已经申请了康奈尔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四所大学的创意写作课程。

让自己快乐最重要
提及未来,何方宇表示,快乐是最重要的,他的理想是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希望可以实现内心的一些创意,可以找到欣赏他作品的人。他说,“我知道,艺术创作是很困难的一条路,但其实,每一条道路都是困难的。既然都是困难的,为什么不走一条自己喜欢的路?”

目前,他还担任魁北克英文文学杂志FONT的校对和社交媒体负责人。而他从16岁就开始自己创作音乐,在YouTube上以Eda Heller为名,发布自己的音乐视频作品。他说,自己理想人生就是可以继续写歌和写作。

选择清华大学像一次冒险
在蒙特利尔高中毕业之际,何方宇想跳过魁北克的预科制,直接上大学,他还希望能去一个全新的地方。他的父母于是建议他,去中国的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在高中毕业的忙碌中,他递交了申请,记得考了中文,通过了面试,他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何方宇表示,当时感觉去中国,环境的转变更大一些,所以自己非常好奇,是抱着可以丰富人生经历的想法去的。“选择去中国上清华大学,像是一次冒险,初初感觉像在悬崖边上,很畏惧,不知会经历什么。但是,我现在更加成熟了,觉得那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如何去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如何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处。”

虽然他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但因为是在加拿大长大,所以,同样需要一个客服文化差异的过程。比如,最初,连给别人发短信,人家都会觉得他说的不是中文——他要重新学习语言的套路,就是模仿别人,如何沟通,学习别人常用的语言。他发现,中国人喜欢一起吃饭,就像在加拿大,大家约着喝咖啡一样常见。但是吃饭需要消耗更长的时间,整个环境和氛围更放松、亲密。再比如,他和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不论是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或是法国留学生,如何相处,也是需要一点点适应。

他形容说,清华的文化就是一个自行车为主的文化,到处都是自行车,非常方便,对校园熟悉了之后,也有了归属感。而五道口的Lush酒吧和后海也是他流连忘返的地方。疫情开始之后,他回到了加拿大,但记忆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过了一两年,他开始想念那个地方了。

为什么到中国学习英语?
去中国学习英语文学,听起来是个很奇怪的选择。但何方宇有自己的解释:“我打个比方吧,有很多人,比如美国人到泰国和日本去,都会吃那边的麦当劳。为什么这样?试一下本地美食不好吗?但是,麦当劳到了一个地方就不一样了,就会有本国文化的特色和影响。英语也一样,如果在北美学英语,那肯定好,但是在中国学习英语的一个有趣的点是,他们教授英文的方式会受到本地文化的影响。比如,中英和英中的互译,这让你对本地文化有更好的了解。”

他坦承,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来自于父母的影响。他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父母送他去杭州读书,学会了拼音,这对后来他掌握中文有很大帮助。再比如,他喜欢的中文作家是老舍、王朔,喜欢的音乐人是崔健——这都是父母推荐给他的。而最重要的是,他的父母非常开明,尊重、支持何方宇的选择,包括他选择走文学创作和音乐这条路。

与FONT结缘
回到加拿大的这两年,何方宇一直希望做一些和文学艺术相关的事情。他给本地的琳达里斯出版社(LLP)递交了简历,结果意外得到了出版人里斯女士的回覆,加入了出版社。他先是做校对。去年九月,他又加入了LLP创立的鼓励魁北克英文文学创作的“FONT网络杂志”。

“我们出版的每一期杂志都会给魁北克英文创作者带来鼓励,因为我们是和不同社区机构合作。这个杂志也把魁北克英语创作者们联络起来,就是一个大家建立联络/关系网的过程。”不过,到目前为止,FONT还没有找到华裔社区的合作机构。而何方宇相信,一定会出现的,应该是华裔的第二代当中,对英文创作有兴趣的年轻人。(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