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4):老茶存储有道但与时俱进

早在四五千年前,茶叶就已经被中国古人所利用,最初是入药和人菜,并非作为饮品,也就没有形成茶叶储藏的概念。到了汉代,四川地区已经普遍饮茶,茶叶开始成为商品。公元前59年,西汉四川人王褒在他买卖家奴的文书《僮约》中有“烹茶尽具”以及“武阳买茶”的记载。由此可知,早在两干多年前,茶叶己在市场上买卖,并进入上层人士的日常生活。然而,茶叶是一种很特殊的物品,易潮,易串味,稍不小心,就可惜了一批好茶,尤其是贡品茶,一旦没有妥善保存导致变质,那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人们自古就对茶叶的储存给予极大的重视。

中国自古对茶叶的保存就十分讲究,并有着诸多关于茶叶保存的记载。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把茶叶的保鲜和储藏归纳成三句话: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

t1-2

据考古研究表明,自唐代起,人们就广泛使用瓷瓶存放茶叶,这种容器也称为茶罂,到了宋代,瓷器的形状有所改进。而明代开始,除了陶瓷制品,大量的宜兴紫砂大陶罂被用于藏茶,人们把陶罂洗净后放在火上烘烤至干,然后把编好的竹叶片若干层置于容器内底,再将烘干的茶叶人罂,上盖竹叶片,最后用宣纸折叠六七层扎于罂口,再盖厚木板。由此可见,古人贮存茶叶已经充分意识到保持茶干燥和隔绝外界空气的重要性。

一般人家为保存好茶尚且如此细致谨慎,那贡品茶又该如何妥善处理呢?据宋朝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皆方寸小绔,进御止百绮,护以黄罗软鑫,藉以青箬,裹以黄罗夹复,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笈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筠之直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大致说的是,二月上旬,福建开始进贡第一批冲泡后表面漂着蜡油状的方寸茶块,总共也没超过一百块。用黄罗锦缎缝制而成的柔软小盒子包装,盒内先垫上一层青竹叶,茶叶用双层黄罗锦缎包裹,官员亲自将小盒子封口,并在封口处盖上红色官印,外面再用红色小匣盛装,锁上镀金锁,最后放人细竹丝编织的小箱子里。一小块蜡茶要包裹好几重,而就是这么只能泡几盅的一小块,因其为雀舌茶树的芽尖制成,物以稀为贵,价值竟然值四十万两银子。细想去,古代储存贡品茶也颇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

从早期的生煎羹饮,到唐煮宋点,再到明清散茶兴盛,随着茶叶的加工方式和饮用方式的变化,茶叶的储藏方式和储藏器具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汉代,饮茶之风开始在文人及上层贵族之间悄然流行,当时的饮茶方式以煮饮为主,茶类为团饼茶,既是饼茶,其存放必有容器。汉代是中国古代漆器生产制造的繁荣时期,富人生前大量使用漆器,又将漆器随葬,以漆器来储存茶饼是完全有可能的。

t1-6

唐代的茶叶饮用继承了汉代的饮法,并在其基础上更加精致。从陆羽《茶经》记载看,唐代的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相应的,储藏方式也有所不同,饼茶常用纸或绢类等细薄的丝织品来包装储藏,这种方式在唐代诗歌中多有体现,当时人们以白纸或白绢包装储藏后,在包装表面题写相关的诗句。而针对茶粉,《茶经-四之器》中提到“罗末以合盖贮之”,意为罗下的茶末须用有盖的盒进行储藏。除了竹制、铜质茶盒外,唐代陶瓷业兴盛,以陶瓷制作的茶盒也较为常见。

另外,唐代还有一种靠火来储藏茶叶的方法。在《茶经二之具》中有“棚,一日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总体来说,唐代保存茶叶的方式主要以防潮湿为主,对防串味的功能较弱。

宋人十分注重茶时的储藏,先用箬叶包裹茶饼,再放人焙茶器具中干燥存放的储藏方式在当时非常流行。当然,现在也依旧有人使用这种储存方法,比如云南一带包裹七子饼茶的材料还是采用当地生产的竹笋壳包装。

与唐代一样,散茶用瓷器存放,也有用火焙茶,只是用火藏茶的方式有可能将茶饼烤焦,因此宋代改进了这种方法,提出密封藏茶的概念。宋徽宗《大观茶论-藏焙》中提出,将茶饼在保藏前先用火烘焙祛除湿气,再放人已经用过的漆竹器中密封保藏,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烤焦茶饼的风险,而且既可以防潮又可以防止串味。

t1-8

两宋时的斗茶之风在明代消失,饼茶为散茶所代替,散茶的出现对茶叶的储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代朱权的《茶谱》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本茶书,里面记载的饮茶方式继承了唐宋的一些传统方式,(如:同样有用箬叶包裹进行烘焙干燥,或将茶叶密封放人箬叶编织的茶笼中储藏),但又开启了明清的新风气,将茶叶放人紫砂大瓶中贮藏,内衬干燥后的箬叶,密封瓶口,再将茶叶瓶放在通风干燥的房间里,若需使用茶叶,将大瓶内的茶叶分装到小瓶中。

与唐宋之际不同的是,明代茶笼、纸、盒等储存器具基本不见,紫砂、锡等新型贮藏材料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主要是由于散茶易受潮,而之前的包装物防潮效果较差。

清代饮茶方式继承明代,以散茶冲泡为主,茶叶的储藏方式与明代类似,但也有所改变,有提出在茶瓶内放人烧红的炭,或将茶叶分装,放人石灰坛中,让石灰起到吸潮的作用,对茶叶的保存非常有效,并且清代保存茶叶已经大量使用瓷罐、紫砂罐和锡罐。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

t1-7

除此之外,晚晴时期茶叶大量外销,不仅要保证茶叶干燥不走味还要保证茶叶叶片的完整,这对茶时的储藏、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罐要松紧适宜,装箱的板材宜用老松木或老杉木,才能够长期存放茶叶,不会使其变质。清代的茶叶储藏延续了明代的方式,在储藏器具的材料上更加多变,更加注重茶叶在运输过程中的包装储藏。

随着茶叶加工方法和品饮方法的改变,历代茶叶储藏方式及器具也相应改变,但不论怎样变化,不变的是“藏茶欲燥”的宗旨。(编辑自网络)

特别说明:假若您识得插图中的老茶是宝,有意购买或在中国有渠道销售或拍卖请联系小编,电话416-729-4381,微信ccvoice-c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