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声明称,重新豁免对352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适用于在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之间进口自中国的商品。这些商品此前得到关税豁免的许可,但目前已过期一年多。去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将重新豁免549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然而,最终只豁免了549项中的352项,包括泵和电动机等工业部件、某些汽车零部件和化学品、背包、自行车、吸尘器等消费品。
中国对此消息表示欢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称,这有助于相关产品的正常贸易。她还称,美方单边加征关税措施不利于中国,不利于美国,不利于世界。
商界的压力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说,最新关税排除清单将从2021年10月12日开始生效,并持续至2022年12月31日。特朗普任期内,中美贸易战逐步加码,美国对价值达37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7.5%至25%的惩罚性关税。不过,特朗普对2,200多项产品提供关税豁免,以减轻某些行业和零售商的压力。不过,大多数豁免许可在到期后就结束了,其中549项商品的豁免许可被延长一年,在2020年底到期。
2021年8月,包括代表半导体、零售业等领域的30多家美国行业商会,向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和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出联名信,敦促拜登政府撤销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的关税,并呼吁重启和中国在经贸领域的接触。两个月后,戴琪表示,她将批准把某些中国进口产品排除在美国惩罚性关税之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企业面临的压力,未来可能还会启动更多排除程序。因为,这些关税往往由美国公司支付,因此有时会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当时,戴琪还强调美方无意煽动对华贸易紧张,同时也不认为所谓的中美脱钩在今天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可行,“我想更值得问的问题是,在探索‘再挂钩’时,什么是我们试图寻求的目标?”此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审查,考虑是否为549项产品恢复豁免,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
美国的考量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高级讲师袁志乐向BBC中文表示,美国不想加剧与中国的贸易对峙,因为两国需要在不同的全球问题上合作,包括全球变暖和一些地缘政治冲突。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这一问题更为凸显——美国一方面反复警告中国不要帮助俄罗斯逃脱制裁;同时拜登也表示,中国明白其经济未来同西方的联系要比同俄罗斯更紧密。
袁志乐认为,另一个短期因素是,贸易战可能会使美国目前的高通胀率恶化,也会损害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在贸易战中征收的关税意味着美国进口商、制造商和最终的消费者面临更高的成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曾表示,降低关税将产生“抑制通胀”的效果。而调整对华关税将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目前,美国正在经受40年未见的高通胀,美联储为应对通胀已经开启加息进程。即便如此,路透社援引多位分析师称,华尔街忧心于美联储在应对通胀上已经慢半拍。束珏婷也提到,在当前通胀持续走高、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形势下,希望美方从中美两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快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
贸易战重燃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只是沿袭特朗普时期的政策豁免部分商品的关税,并未取消任何特朗普时代加征的关税。重要的背景是,中国没有履行两国在2020年1月签署的贸易协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鲍恩(Chad P. Bown)分析,按照协议,中国应该在过去两年购买总共5,024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最终中国购买了2,888亿美元,只完成了57%。这意味着中国平均每年购买1,444亿美元,甚至没有达到2017年的采购水平,至于那额外的2,000亿美元,“中国最后一点儿也没有买”。
这引发了美方的不满,戴琪称,两国贸易关系目前“正处于困难阶段”;美国商会国际事务负责人布瑞连特(Myron Brilliant)表示,如果磋商失败,拜登政府将考虑一系列选项,包括可能导致新关税的新一轮贸易调查。这些背景都引发两国在贸易领域重燃战火的担忧。但美国企业对此并不乐见,鲍恩说,“美国企业连特朗普政府发起的第一轮贸易战都不想要,所以他们不想再来一场贸易战。”(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