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说(527):长安居,大不易

最近,移民似乎又成风气,不少港台人士拖儿携女的,纷纷投奔加拿大。虽说不如八、九十年代在港掀起的风起云涌的移民潮,但似乎也颇具声势。但他乡是否一定胜于故园,在异乡能否创一片天,可也真难说。就以居住来说,楼价如火箭般飞升,租金高企,物价腾贵,想好好在此安一个家,并不容易。

犹记某次在多市中区华埠一个大酒楼晚宴,忽听有人用国语大叫“宋美龄!”吓得我, 连忙惦起脚尖伸长脖子到处张望,以为今晚夜何其有幸,竟可在多伦多唐人街看到已临百岁的中国近代奇女子。后经旁人解释,才知此宋美龄非彼宋美龄,而是曾在国内电影《西安事变》中扮演宋美龄的女演员。

只见她正站台上唱歌,嗓子不俗,接着又有不少国内艺术家上台表演,有唱有跳和音乐演出,全是平时难得一见的专业水准。事实上表演者在大陆也是著名艺术家。可惜只见其时台下济济一堂却据桌大喝大吃,人家表演是如何精采,根本就不在他们眼里,他们只是因社团欢庆春茗被请来吃喝一顿,并非有心欣赏表演的观众,也因此当每个节目结束,台上有人躬身谢幕,台下只有稀稀落落几下掌耸,不冷不热的,使人难受。

感慨之余,不觉想起认识好些来自中、港、台的艺术家,他们空怀高质素的艺术修养和造诣,却无法打入主流社会占一席位,也很难以本身技术谋生,只能小眉小眼地在华埠作些微型表演、教授学生等以求生存。某著名钢琴家一度“流落”纽约,惟无奈地到一间老外琴行做校音。李小护到意大利老家具店当油漆工人更众所周知,还有周璇儿子周伟曾在地铁站吹奏笛子,成为街头艺术家之事,一度沸沸扬扬传遍“大江南北”。

不过令人感动的,就是尽管“长安居,大不易”,然而这班艺术家一旦大陆因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困难时,往往二话不说,马上发起筹款晚会,出钱出力不甘后人。殷承宗、李小护、周伟、高韶青、李治平等艺术家也能在多年后,找到自己在海外的定位,并有幸仍能吃艺术这行饭,得到华人社会及主流社会的认同。虽然李小护最终仍回归中国,回复他的演唱生涯和栽培接班人的事业而去了。

“问君何事轻别离,一年能几团栾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纳兰性德的词虽道尽悲情,但既已“去国”,只是抱怨、呻吟亦于事无补,唯有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马死落地行”,在枫叶国里努力求生。“爱拼才会赢”,相信拼尽全力,自会获得回报,终会有出头之日的吧!(文/冯湘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