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Beans)把个人成长与莫霍克大抗议事件交织在一起,历时八年才拍竣;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加拿大银屏奖最佳影片,并被选为“加中国际电影节”开幕片。加拿大影片《豆子》讲述了一个原住民莫霍克族(Mohawk)女孩儿豆子少女时期一段重要的成长经历,而这段经历又和加拿大历史上著名的1990年的“奥克危机(Oka Crisis)”,交织在一起。
这是莫霍克族导演迪尔(Tracey Deer)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首映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与肯定。它先后得到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儿童故事片奖“水晶奖”,以及加拿大银屏奖的“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处女作奖”。在本月22日开幕的“加中国际电影节”上,这部电影被选为开幕影片。这部影片的制片人、EMAfilms制作公司总裁安娜-玛丽·捷琳娜(Anne-Marie Gélinas)接受了加广中文台的采访。
历时八年始成片
捷琳娜女士表示,这部片子从创意到完成,前后花了八年的时间。不过,作为独立制作公司,她已经习惯了,做一个项目需要耐心,要慢慢打磨。捷琳娜说,“我认为,这部电影意义重大,有助于加拿大社会认识历史,了解我们究竟对原住民做过些什么,对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八年前,当迪尔找到捷琳娜的时候表示,自己厌倦了一提及原住民社区,包括莫霍克族,人们就会联想到的各种问题,而没有人关注究竟为什么?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故事。但迪尔究竟想讲什么,如何讲述,需要一个时间来思考。影片筹备了几年,随后另外一位编剧MeredithVuchnich加入了团队,也有其他的顾问加入。
在这段时间,迪尔还拍摄了另一部片子《莫霍克女孩儿》。片子一开始,就是12岁的豆子(Beans)和妈妈一起在一所中学面试,作为原住民的孩子,她和父母需要决定,是否走出保留地读书。面试她的老师无论如何也无法发出豆子的莫霍克族名字:Tekahentakwa——这也是很多原住民常遇到的情形。同时,附近市政府在没有征求莫霍克族意见的情况下,决定扩建一个高尔夫球场,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抗议一度演变为对抗,莫霍克族的人们在桥上修建路障,而政府出动了上千名警察防护。这一争议也引发了当地人和莫霍克族人的对立,比如拒绝向莫霍克人出售食品,在莫霍克族妇孺离开保留地时,向他们的车子扔石头等。
12岁的豆子在那个夏天,迅速从一个无辜女孩儿转变成为了率性反叛少女,她目睹抗议的过程,本族人遭遇的歧视与敌意,这让她在身份认同中遭遇了巨大创伤。她决定要变得“更加强硬”,于是向另一个少女四月(April)求教。历史上,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抗议,莫霍克族获得了胜利。在联邦政府的调解人介入谈判之后,当地市政府退让,决定放弃扩建高尔夫球场。
引用当时新闻档案视频资料
影片中莫霍克族抗议事件很多镜头使用了当时的新闻报道。捷琳娜表示,我们希望把豆子作为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和大的历史事件融合在一起,但又不会让片中的人物担负过多的解释责任。于是,他们决定使用档案资料。可以说,当时对莫霍克抗议的新闻报道中,许多存在着偏见,对当地人的采访中,暴露了很多对原住民的恶意和歧视。
捷琳娜现在分析说,使用新闻档案资料对影片很重要,也很聪明。捷琳娜说,“影片试映时,很多观众对白人社区当时的表现感到不可思议:‘天啊,我们原来那么坏,这么种族主义’。30年前了,而人们是健忘的。”谈及影片中最令制片人捷琳娜难忘的部分,就是当莫霍克妇女孩子需要离开保留地,遭到当地人扔石块袭击,而警察对此背过身去。这个故事基本是导演迪尔的个人经历,而当迪尔谈及”扔石头“这个细节时,捷琳娜大为震动,当场流下眼泪,表示一定要在电影中保留这个细节。
“对原住民处境改变我感到乐观”
捷琳娜透露,多年来,政府给女性导演的资助很少。但在这几年,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她们得到了加拿大电影局等机构的资助,最终完成了这部影片拍摄。应该说,《豆子》出现在了一个很好的时机。自从去年,BC省坎姆鲁普的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发现了两百多名埋葬的原住民孩子尸骸后,整个社会开始关注原住民的历史和现状,还设立了“全国真相与和解日”。
捷琳娜说,“真相与和解这个全国性的运动,我认为是真实的,我不觉得我们会走回头路。它打开了我们的眼界,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在坎姆鲁普发现了儿童尸骸之后,整体变化就非常明显了。”比如,天主教教会以前一直拒绝就历史上的原住民寄宿学校道歉,但最近也正式道歉,并且决定交出当时的档案记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改变可能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但是,我保持乐观”。不过,有趣的是,她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为什么《豆子》会被选择为“中加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她说,自己需要做些调查。(来源: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