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绩更重要的事

十四岁的王琦森随父母住在蒙特利尔南岸的布罗萨尔市。暑假开始时,他为找暑期工写了一份简历,妈妈蒋竹梅把它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里。王琦森在这份简历中自我介绍说,他是一名初二学生,同时也是加拿大空军童子军圣于贝尔643大队的一员。他热爱航空,找暑期工是为了挣钱给自己的飞行模拟器添置操纵杆及其他配件。他的爱好包括高尔夫球、滑雪、骑自行车和跑步。

这是不是和一般华人移民家庭的小孩不太一样?这么多体育爱好,再加上童子军和对飞行的兴趣,父母就不担心影响学习成绩吗?蒋竹梅说,其实她一开始对孩子的教育和大多数华人家长差不多。她称之为“走过几年弯路”。

蒋竹梅和丈夫2008年从大连来到魁北克省定居,当时王琦森才一岁半。她回忆说,儿子刚上学的那几年,她也是一心盯着他的学习成绩,送他去上课外班,陪着他做作业,母子俩会为数学题闹得不愉快。但是她逐渐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小琦森不是那种轻轻松松就能当学霸的孩子。他是“85分水平”,要提高到95分可能需要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而他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不会主动去做更多的努力。

蒋竹梅决定顺其自然,让他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小学毕业后,王琦森考上了南岸有名的私校Jean de la Mennais, 更让她放下心来。她意识到,这孩子虽然在学习上“不太使劲儿”,但是成绩也能保持在中上游。而且他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很肯下功夫,例如滑雪和航空。

王琦森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花样滑冰和钢琴,但是到五、六年级时渐渐失去了兴趣,转而喜欢上了高尔夫球和滑雪。父母让他自己选择,但是要求他认真学,肯吃苦。王琦森10岁开始学滑雪,12岁进了滑雪俱乐部,是整个Estrie地区第一个亚裔队员。他起步比一般孩子晚,刚进俱乐部时成绩落在后面。但是他训练刻苦,上一个滑雪季结束时已经排名前六。

王琦森11岁时迷上了飞机,从此立志将来要当一名飞行员。他也说不清自己是怎么喜欢上航空的,但是认为飞行员是很重要的工作。“你看疫情期间,所有的药和疫苗都要靠飞机运输。”他每个星期四都在空军童子军学习驾驶飞机,还是“乔机长”航空知识视频的忠实订户,同时把周末全部用来锻炼,因为当飞行员需要有个好身体。蒋竹梅说,许多家长可能会觉得当飞行员“太没有技术含量”了,但这是他的梦想,就让他去做吧!

王琦森自六岁起加入童子军,每星期两次活动,每年还有四次训练营。有些家长一听这么费时间就打了退堂鼓。但是蒋竹梅却不这么想。对她来说,如果和其他活动有时间冲突,童子军一定优先。她说,从小参加童子军对儿子的影响特别大。那里的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他们在野外如何生存和自救,是非常好的锻炼。她回忆说,王琦森小学六年级时去露营,发现许多大人都不会搭帐篷。他骑着自行车挨个营地去帮忙,一连搭起十几顶帐篷,回来时自豪感满满。

蒋竹梅承认自己在华人家长里属于少数。她说,许多华人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安全感,把国内的那一套搬到这边来了。她对此并不完全认可。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加拿大,她在孩子的教育上更看重的都是“阳光向上的性格和懂得感恩的心”。如果说在国内竞争激烈,要靠学习来改变命运的话,在这里其实有更多的选择。学习成绩只是一部分。蒋竹梅说,“还是对他没有太高的要求。不是说你成绩好,你有多优秀,考了什么学校,你将来就会幸福。我觉得人生的幸福首先在于他要有一个健康的性格,内心是最主要的。然后还要有健康的对方。再优秀的人,最后你还是要回到家庭生活。家庭不幸福,你再优秀也没有用的。”

蒋竹梅自己长大的环境也是以学习成绩为重的。让她改变旧有观念的是移民加拿大后接触到的一些本地人,例如儿子的滑雪教练。王琦森的第一个滑雪教练是个医生,教滑雪并不是为了挣外快。教小孩子滑雪的教练当中有许多十七、八岁的大学生。疫情期间,他们在雪场上戴着口罩工作,一戴就是四、五个小时,呼吸和冷空气凝成的水珠顺着下巴往下流。而且他们的父母一大早就要开车送他们去雪场。滑雪教练其实挣的钱很少。他们来做这份工,首先是因为喜欢,其次是想为社会和比他们年幼的孩子做点事。这让蒋竹梅很感动。“我就想,我的孩子既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他一定要像当地人一样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蒋竹梅叮嘱记者,写这篇报道千万不要吹她多会教育孩子。她觉得自己就是肯在孩子身上花时间而已。开车送他去雪场,单程就要一个多小时,母子俩一路聊天,无形中多出了很多交流时间。她认为,要让孩子听你的,互动非常重要。“……不能给他大富大贵,咱也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就是多给他点儿时间,我就是这么想的。”(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