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工作成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超时工作每年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光是在2016年,就有将近75万人死于与长时间工作有关的中风和心脏病。研究发现东南亚国家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人们超时工作情况最为严重,中国近年来出现的“996”现象–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即是最明显的例子。研究显示,和每周工作35至40小时相比,每周工时超过55个小时以上,中风的机率增加35%,死于心脏病的机率增加17%。

这个由国际劳工组织所作的研究还发现,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死于长时间工作的人都是中年以上的男子。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超时工作的情形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长时间工作或加班文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和危害如此严重,为什么人们还要继续糟踏自己的身体呢?难道有什么更深层的心理因素?

1987年好莱坞的卖座电影《华尔街》(Wall Street),不讲道德只管赢利的华尔街大亨盖柯(Gordon Gekko)向观众发下豪语:贪婪是好事。电影把工作和事业化成了财富和成功的象征,用曼哈顿摩天高楼的灯红酒绿美化长时间的加班工作。很多人认为雄心勃勃的工作狂是1980年代金融界的产物,但长时间的加班文化直到今日仍然持续不衰,而且还从金融业扩大到其他产业。新的研究显示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口平均每周无偿加班9.2个小时,科技业的亿万富豪创业家鼓励人们牺牲睡眠致力工作和创新以“改变世界”。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工作时数变得更长,私生活和职场工作的界线变得更模糊,三更半夜还会收到工作短信或电邮。事实上,我们和电影中的盖柯相距不远,不同的是我们清楚了解超时工作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新冠疫情能否成为我们改变的契机?一些人超时工作因为他们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所吸引,努力工作带来成就,成就等同成功,成功就带来财富和地位。这种“信仰”在中产阶级和高层管理阶级特别明显。2014年《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甚至直言,这种奉行超时工作的现象是“一股邪教势力”。

纽约大学管理学助理教授勒奇纳(Anat Lechner)表示,人们美化这类的生活形态,朝思暮想追求成功,一天的时间里面除了睡觉就是工作。在许多地方,工作多到做不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来夸大炫耀自己成就和重要性的说辞,这也说明超时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但是也有些时候,人们加班加点只是为了赚取血汗钱,用来还债或是保住工作的唯一选择。在某些东亚国家,雇主认为员工应该长时间工作以表现其进取心和敬业精神。

长时间超时工作的唯一结果就是过劳,像蜡烛一般燃烧殆尽,虚脱或者是身心要被掏空的感觉。世界卫生组织将过劳定义为“缺乏妥善管理的慢性工作压力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患者感受到严重疲劳,对工作产生的负面情绪,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过度导致过劳让你感觉失去人性,身心俱疲,怀疑当初为什么要接受这份工作。世卫组织2019年正式将过劳视为是一种“职业现象”。勒奇纳表示,进入21世纪,现在职场上的长时间超时工作也变得与时俱进,“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全年无休,社交媒体是24/7,即时通讯是24/7,亚马逊购物是24/7,所有的一切都变成24/7。”

现在的年轻人面对一个可能更加困难的未来,学生贷款加上低薪资和高房价让他们的财务压力更大,求职就业更困难。但是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长时间超时工作的认识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来得更加深刻,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不断地在提醒人们重视精神健康,为弱势群体建立支援系统。除此之外,还发生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传染病迫使我们以全新观点重新审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关系。

就在上个月,求职社群网站LinkedIn对5,000多名使用者所作的调查发现,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50%的求职者更加重视弹性的工作时数和地点,45%的求职者更加重视工作生活的平衡。作为回应,有些公司开始提供更完善的职场精神健康协助方案,包括提供免费的养身治疗。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精神健康更重要,还是半夜回复邮件更重要?我们可以做出选择。就像种花一样,如果不浇水施肥照射阳光,再美丽的花也会枯萎。(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