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2022,我们的期待!

是的,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只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先后主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期望能够在时隔14年之后再次成功举办举世瞩目的奥林匹克体育盛会,提升北京和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正面影响力。然而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之下,全世界的各项体育赛事或陷于停滞,或仅能在极度受限的环境下举行——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已经延迟一年,组织方仍在争议声中极力推动如期举办。

新冠疫情令全球活动放缓,经济备受打击,政治角力伴随而来——中国作为最先出现疫情的国家,又是在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和冬奥会的主办方,几乎无可避免地会处在争议的中心。从现在到2022年2月4日的北京冬奥会开幕日,我们有些什么可以期待?它与预想中的盛事会有多大的差别?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我们来设想一下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还会有北京冬奥会吗?
北京冬奥会的计划进行时间是2022年2月4日至20日,目前看来尚没有到确定新冠疫情将会持续到影响冬奥会举行的地步。随着新冠疫苗陆续在多国开始进行接种,各方都在寄望全球大流行疫情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逐步受控。2月2日北京冬奥代表团团长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冬奥组委会主席蔡奇表示,中国国家习近平此前就冬奥会提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并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Thomas Bach)通电话,“共同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的坚定支持”。中国官方新华社引述巴赫表示:“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表现出色,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同一天强调:“中国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并实现经济复苏,为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自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国际性体育赛事的举办情况并不乐观。原定于2020年举行的欧洲杯足球赛、东京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宣告延期一年;此外在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取消或延期的各国际和国内体育赛事已不计其数。原定于2021年6月举行的改制后的世界俱乐部杯足球赛由中国主办,但由于2020年的欧洲杯和美洲杯延期一年,中国的世俱杯举办也发生变化:2020年12月,国际足联(FIFA)宣布,2021年世俱杯将改回7支球队参加的旧赛制,并由日本在2021年12月承办;由24支球队参加的首届新版世俱杯将延期举行,但仍由中国主办。至目前为止,包括花样滑冰、冰壶、单板和双板滑雪等冬奥项目的奥运测试赛均已因疫情而取消。

在严密的封锁措施之下,中国的新冠病例增加保持在较低数量,不过新近再度出现疫情爆发的区域却是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另一方面,中国因应疫情而对中超和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等国内赛事进行暂时改制,并以“气泡”形式在局部城市举办,但是这一做法对于原本由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地为比赛场地的冬奥会来说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去年底,日本共同社引述外交人士消息源指,即使要在没有观众之下进行比赛,中国仍然希望完整主办北京冬奥,但是最差的状况可能是疫情在其他国家仍然持续,导致很多国家无法或者不愿排出代表团参赛。在东京奥运尚待如期举行的情况下,北京冬奥大规模举办的前景未算明朗。

场馆设施建设进展如何?
至少有一点是进展顺利的,就是北京冬奥的场馆和设施建设。去年11月,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完成改建工程,成为第一个建设完备的北京冬奥场馆。不久后,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先后在2020年内完工。中国官媒指,改建后的“冰立方”可在11天内完成“水冰转换”,将四泳道的泳池变成四条标准赛道的冰壶球场;可容纳1.2万人的“冰丝带”则是唯一新建的京冬奥冰上赛场,也是世界第一个率先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场馆,总体能量消耗比传统技术低40%。

更具有长期意义的是围绕北京冬奥会而建的一系列基础设施。中国媒体报道,连接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地的高铁系统在2016年动工,而其中连接北京与张家口的高铁已经于2019年底投入服务,延庆段高铁亦于一年后开始运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报道称,北京与张家口之间174公里的高铁线路可能是最重要的冬奥交通工程,因为张家口将是多项滑雪、北欧两项及冬季两项等项目赛事的举办地。新高铁线路能让旅客在两地之间的行程在47分钟内完成;此外,高铁系统上的5G网络和智能设施亦令新的列车成为世界第一批在这个速度上运行的自动驾驶高铁列车。官方媒体称,中国不仅希望办成一届成功的世界性冬季运动盛会,还希望藉此向三亿中国人推广冬季运动。这意味着,中国希望北京冬奥能够带动张家口、延庆地区的冬季运动产业和基础设施,并由此令天津以及河北等地亦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北京冬奥会将遭到抵制吗?
虽然人们一直声称要让体育远离政治,但是任何大规模的体育盛事往往很少完全没有政治争议。北京在2008年主办夏季奥运会前,就曾因为当时西藏抗议所引发的人权争议——北京奥运前,拉萨发生反北京的抗议骚乱,随后在欧洲和美洲一些城市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受到海外藏人的抗议和干扰。美国特朗普政府任期结束前,时任国务卿蓬佩奥称中国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实施“种族灭绝”,这是自2016年以来美国国务院首次作出这样的指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去年3月,12名国会参议院曾提交方案,要求国际奥委会取消北京主办2022年冬奥会的资格。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英国均曾公开提及不派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可能性。去年12月,人权观察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指中国政府在新疆和香港等地的镇压行动,“不利其主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该组织指,中国的人权环境“自2008北京奥运会以来明显恶化”。该组织人员称,中国政府“加强镇压”将会“破坏主办奥运会所必要的基本权利”,要求国际奥委会说明将如何做到保障人权。

1月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电话,讨论致力于安全顺利举办冬奥会,以及反对将体育运动政治化的问题。奥运会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因为政治原因而抵制参赛的争议——1976年,22个非洲国家因抗议新西兰曾率领橄榄球队访问处于种族隔离的南非,联合抵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奥运会;1980年,美国联合50多个国家联合抵制在莫斯科举行的奥运会;四年后,苏联则联合多个共产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以示报复。不过1988年以后的冬季或夏季奥运会,都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公开抵制事件。

对于美国就新疆问题的批评以及外界关于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声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上月曾回应称,美国有关新疆问题的说法是“反华势力精心策划的‘闪电公关’活动”,试图“妖魔化中国”。她表示欢迎人们“多去新疆看看”,并表示中国“有信心办成一届成功精彩的盛会”。

国际奥委会在去年12月发表专家报告《对国际奥委会人权策略的建议》,称人权标准已经纳入从2024年奥运会起及之后的主办城市协约当中,对于2022年冬奥会在多大程度上执行相同标准则没有详细提及。因政治原因大规模抵制北京冬奥的机会或许不大,但是相关的呼吁和批评可能会在未来一年中一直存在。(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