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封鎖令的效果質疑

疫情猖獗,從11/23開始多倫多及皮爾區(Peel Region)又要面對第二輪二十八天的封鎖令(Lockdown):家聚人數受到限制,婚禮及喪禮受到約束,宗教活動也不能倖免,出售非必需品的的商店要暫時停止營業,餐廳禁止堂食但仍准許外賣……市面在禁令生效前曾經出現過兩天的搶購潮,但如今卻變得水靜鵝飛,猶如大戰來臨的前夕。

我一直對封鎖令的效果存疑,不過政客們卻善於利用這度「板斧」,為他們對付疫情朿手無策解圍,而且聲嘶力竭,要求市民合作,共度難關。殊不知禁令實行起來困難重重,怨聲四起,效果不顯著。經濟代價付出了,但疫情仍然持續,驅之不去。政客們並不會因此引咎辭職,反而沾沾自喜,表示已盡忠職守,無愧於心。

實施封鎖令必須具備很多先決條件:民眾接受的能力會受到嚴重考驗。加拿大人習慣了過著「人身自由」的生活,不喜歡受管制。防疫措施包括社交接觸必須保持適當距離,在公開的場合及眾目睽睽之下或可實行,但在沒有監管的私人地方,除了自律性較強的人或會遵守,違規的事便層出不窮了。據說武漢執行封鎖令時,每個市民的行動都受到監視,寸步難移,加拿大人是絕對不能容忍這些侵犯「人權」的行動的,政府也沒有足夠的警力去執行。至於戴口罩的規定也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有人願意戴,但有人堅持不戴,政府也缺乏人手去維持秩序。在西方社會已經不斷出現抗議戴口罩的行動,中國大陸人則會視之為離經叛道之「奇聞」,民族性的差距將會決定政策的成敗。

封鎖令猶如一道防洪堤霸,絕對不容有任何缺口,才可達到滴水不漏之功能。但在目前的環境下卻存在不少漏洞:地鐵及公共巴士繼續運作,計程車照舊營業,學校局部開放,護老中心經營不善,等等都會減低封鎖令的效率。這些無形缺口將會隱藏更大的危機,一發不可收拾,猶如山洪暴發,震撼及淹蓋整個城市,失控的結果將是衰鴻遍野。政府當務之急是增加防疫設備的供應,加速檢驗的進程,提高醫療服務,投入資源研發疫苗,這都是有實質效果的措施。

第一次封鎖令的成效早已令人感到差強人意,再來一次也將是徒勞無功,而且勞民傷財,怨聲載道。擾民之事不可多為,「為人民謀福利」的大官貴人不能背道而馳。(文/黃啟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