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标维多利亚海港,50年前曾一度充满垃圾,气味不佳。为解决难题,香港启动了一项引起争议的隧道污水处理工程。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香港的维多利亚港一直散发着恶臭。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可能已经让香港(按其中文本意,英文意译应该是“Fragrant Harbour”,即芳香的海港,见诸现实,则颇具讽刺)变成了一只经济老虎,但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工业和农业的扩张,也把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污水渠。
维多利亚港的海水中充满了人类排泄物和猪场鸡场排出的污水,以及来自新界地区纺织和金属电镀工业,含有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但未经处理即排放入海的工业废水。水质测试显示维港海水中含有大量的肠道菌群,包括大肠杆菌,这说明海水受到人类粪便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已形成威胁。
香港政府1989年公布一份政策文件披露,香港每天排放的200万吨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只有10%经过某类生物处理,40%经过部分处理,然后这些已处理或部分处理的污水经延伸到海堤以外数十公尺的海底管道排放入海。另外50%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则于近海岸处直接排放入海。此外,香港许多地区在开发时没有兴建适当的污水管道,而且五分之四的污水处理设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维伦德拉‧阿南德(Virendra Anand)1991年到1993年住在铜锣湾避风塘的一艘船上。阿南德说,“那个时候,我们这些有船的人根本不需要为船身清洗除垢。本来通常每两到三年就需要清洗一次船身,以防止藤壶等海洋动物寄生在船体上。”阿南德的公司参与了后来的净化海港计划。他说,“可笑的是,不会有东西寄生在船身,因为我们的船是漂浮在污水中。”
这份1989年的文件最终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三阶段污水处理系统奠定了基础。计划是用该系统收集香港不同地区的污水,经过计划建于维多利亚港西端的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到公海中。但这个计划引起了争议。中国声称,这个当时预算耗资15.5亿美元的污水处理工程过于昂贵,而且工程还将对珠江三角洲的海洋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香港一些环保人士也不满,说污水处理还不够彻底,将只作部分处理的废水排入公海是危险措施。但中国的反对也让一些香港环保人士,比如乔安娜·鲁克斯顿(Joanna Ruxton)等,担心这个净化维港计划会在1997年香港主权交给中国后被搁置,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中国不重视环境保护。
虽然遭到政治上的反对,这个污水处理计划的隧道系统工程于1995年动工,但遇到了具有挑战性的地质条件,因为隧道将在坚硬的花岗岩和火山岩中钻挖。计划在1996年12月被迫暂停,因为承建商难以进行这项工程。批评人士指责香港渠务署未作充分的地质勘测,没有考虑到已有的海底管道设施。当时,研究维多利亚港污染的人士发现,维港海水中的细菌量与未经处理的污水差不多。出师不利之后,这个计划在1997年又重新启动,但原来面临的巨大挑战并没有消失。这些污水隧道需要避开香港错综复杂的地下铁路系统、过海隧道、建筑地基,以及由煤气管道、电讯线路和电气组成的地下网络。因此,污水隧道必须建在海平面以下70到160公尺之间,但这会使隧道遭到地下水涌入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承建商采用了“钻孔爆破”的方法,同时又建造了可保持断层带和破碎地面稳定的架构。承建商总共使用了约2,000吨炸药来完成这项工作。
第一期隧道工程2001年完成时,香港已形成一个长23.6公里的隧道网络,可在其中兴建污水输送系统,而此时昂船洲的污水处理厂也已完工,可随时开始污水处理。第一期工程刚完成,臭气刺鼻的维多利亚港水质立刻得到了改善。污水处理厂的升级和大规模地下污水输送管道的建成,使得维港海水中70%有机污染物和80%的悬浮物被清除掉。第一期工程完工,海水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了50%。于2015年12月完工的第二期工程,又增加了21公里长的地下管道,将维港两岸其余地区也纳入这个污水处理系统。因此前后两期整个工程为香港已有的污水输送系统多增加了一个长45公里、深160米的重要污水输送系统。如今,整个系统能将全港93%的污水输送到昂船洲污水处理厂。
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梁美仪(Kenneth Leung Mei-Yee)指出,2016至2018年维多利亚港的海水大肠杆菌含量比1997至2001年下降了92.5%。水质的改善使女游泳教练艾迪(Edie Hu)在2018年能够在维港下水,成为首位完成45公里香港环岛游的亚洲女性。艾迪在水里游了相当长的时间,但之后无任何不良反应。但是,到目前为止,净化维港计划只完成了一半。2017年,香港政府决定搁置计划的下一阶段工程,停止建造一座二级地下生物污水处理厂。香港政府希望改变计划,以处理来自雨水渠和非法排放的污水,因为这些污水会直接流入维多利亚港。
香港大学海事历史学家戴伟思(Stephen Davis)表示,“大量海洋污染是暴雨带来的,暴雨把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所有东西都冲入海中。所以下了一段时间的大雨后,大海就变成了一个恐怖的场所。雨水冲刷到每条明渠或每座山坡上的露天排水沟,这些沟渠满是塑料袋和糖果纸,所以全部的垃圾都被冲到海面或海底。”除了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还有海洋垃圾,比如进出货柜码头的船只所泄漏的石油、腐烂的藻类,以及在排水口和海床附近发现的沉淀物等。此外,还有珠江三角洲上游人口稠密地区带来的挑战。像戴伟思和梁美仪等专家十分警惕潮汐涨落带来的后果。戴伟思说,“涨潮时,香港东面的海水会涌入海港,带来的是干净的水。但低潮时,珠江三角洲排放的污水会随着落潮流入维港,对维港的水质造成直接影响。”
香港前环境局副局长陆恭蕙认为,香港有能力保持干净的水质,但需要更大的视野。她说,“维多利亚港像其他水域一样,也必须考虑周遭的大环境。所有活动都可能造成污染和环境破坏。香港本地的污染可以控制得更好,但也必须考虑到填海造地等自然变化造成的破坏。填海会引起水流的变化,可能产生水流静止不动的死水区。”陆恭蕙还强调,保护维港水质香港不能只靠自己。她表示,“香港需要采纳中国有关海洋经济的政策。”如此,对沿海基础设施的规划才会对整个地区有意义。或许是花了几十年时间和数十亿英镑才实现了维港水质的改善,但由复杂隧道工程而形成的排水系统其效果也显而易见。以前香港的水质不比未经处理的污水干净多少,但现在香港周围的水域,至少在涨潮时,已是勇者敢于下水游泳的地方。(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