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化”指的是一种抵制行为,尤其是在网上发起的抵制行为。社交媒体上常见某人(通常是知名人物)或某家(知名)企业因为说了或做了一些令人反感或不能接受的言论或行为,然后就被各种舆论抵制,其工作机会、商业代言、企业赞助,甚至其网络影响力“全被取消”。有些人把“取消文化”形容为网络羞辱或网络暴力,但两者又不完全一样。网络羞辱或网络暴力比较负面,而取消文化主要是被抵制的对象发生了或被人挖出来曾经做过引人反感或不能接受的言行,“取消”的目的是让他/她受到惩罚。
什么样的言行会让知名人物“被取消”呢?过去的例子包括涉嫌性骚扰或性侵,或其他涉嫌犯罪行为。还有一些与种族主义或反同性恋相关的言行,也会让人成为网络上被取消的对象。例如美国好莱坞名演员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2017年遭人爆料涉嫌性侵丑闻,不断有新的指控者站出来指证,斯派西名望瞬间跌落谷底,所有演出机会一夕之间消失,Netflix也撤下热播的《纸牌屋》剧集。后来美国警方以罪证不足为由,撤销对他的起诉,但身陷性侵丑闻“被取消”的斯派西至今一直没有走出阴霾。中国演艺名人范冰冰,2018年被爆“阴阳合同”逃漏税,一夕之间在公众视野中消失,演艺圈“去范冰冰化”,所有演艺机会代言赞助合约全部取消。
近年来由于“取消文化”盛行,渐渐开始有一些人站出来批评此一现象引发人们恐惧心理,深怕一不小心动辄遭罪,上纲上线遭到网友群起攻击。也有人批评“取消文化”缩小了表达个人的言论自由,对于差异性多元化的容忍度也降低了,很多人担心如果不小心说错话,一生命运可能就此永远改变。最近,包括《哈利·波特》作家JK·罗林,鲁西迪(Salman Rushdie)等150名作家和学者发表联名信谴责“取消文化”危害言论自由。他们说,社交媒体的确能提升社会正向改变,但是不能因为取消文化而失去公开辩论的环境。联名信还表示,“公开羞辱、集体排斥、盲目的道德观”无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理性辩论。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明白指出取消文化造成的“正义魔人”危险性。他说:“如果我在推特上揭露某人的错误言行,那可能让我感觉良好,我可能会觉得自己在道德制高点上评断别人的所作所为。”奥巴马表示,取消文化错误地赋予人们评断他人的权力,让人们忘记了做错一件事的人,并非十恶不赦。不要忘记了,你在网络上大加挞伐的人也有家庭和孩子,在其他方面可能和你也有些类似的地方。网络时代,社交媒体可能是人们抒发情绪的地方,但也要小心谨慎别随意评断别人的言行。(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