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批评了用群体免疫遏制新冠病毒蔓延的计划,但是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为维持经济运转,许多人士仍然在讨论群体免疫的办法。甚至有专家说,群体免疫最终可能是许多国家的无奈选择。但是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瑞安(Michael Ryan)博士在5月11日的发布会上说“这真的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估算”。迈克•瑞安博士说“人不是畜群”,他警告说,把同样的标准应用的人类身上“可能是很野蛮的算术,人的生命和痛苦没有被放在方程式的核心位置。”
群体/畜群免疫
群体/畜群免疫源于兽医术语,是个关于畜群整体健康的概念,它没有强调动物个体。这个概念的原则是群体的一大部分获得对某种传染病免疫,免疫的这部分生命体就形成阻隔效应,因此降低了未受感染的个体被感染的几率。如果个体不通过疫苗获得免疫,就要经过病毒感染而后获得免疫。获得免疫的群体要超过相当比例,或免疫门槛后,才能获得群体免疫的效果,这样才能阻止疾病在群体中传播。
迈克•瑞安博士说,只有当科学家需要计算为让整个社会达到类似群体免疫的效果,需要多少个人接种疫苗的时候才会使用群体免疫的概念。他认为群体免疫的假定是全球相当部分的人口已经被感染而且经过新冠病毒轻症感染,但是早先的传染病研究已经证明这个假定是错误的。他说,“新冠重症群体在被感染者当中占更高的比例”,新冠疫情实际变得比最初预想的更加严重。虽然这位世卫官员没有明确指责任何国家,但是他的评论被看作是针对瑞典和其他不愿意采取严格隔离措施的国家。在这些国家的专家认为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瑞典模式不可避免?
虽然瑞典官方没有宣布已经取得群体免疫效果,但是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口中超过60%有过病毒感染就会实现群体免疫。瑞典公共卫生局的首席流行病学家安德斯•泰格内尔(Anders Tegnell)预计,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本月就能实现群体免疫。根据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数学家布里顿(Tom Britton)的计算,瑞典首都的免疫群体占人口40%的时候就足以遏制病毒传播,他认为在6月中旬就可以实现这种群体免疫效果。瑞典的3位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专家5月12日在美国《外交》杂志撰文引用了上述瑞典专家的判断。文章的几位作者还认为,无论公开赞成或反对瑞典模式,实际上许多欧洲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逐渐放松隔离管制,说明他们都在或多或少地采取和瑞典相同的措施。作者认为,为了避免长期疫情隔离导致经济停顿和其他许多社会问题,最终所有国家不得不效仿瑞典模式,群体免疫将是世界不得已的选择。
英国群体免疫争议
新冠疫情在英国爆发后,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伦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在3月中旬曾经提出群体免疫的概念,说新冠肺炎将成为“季节性的传染病”。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警告说,如果英国采取群体免疫的做法,最终感染死亡病例会达到25万人。之后当局不再提群体免疫的说法。卫生与社会保障大臣马修•汉考克(Matt Hancock)否认说,英国的策略当中从未考虑过群体免疫。
不过《独立报》4月底的报道说,英国政府私下可能仍然寻求实现“群体免疫”。特里克•瓦伦斯爵士的前任,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顾问戴维•金爵士(Sir David King)说,政府部长在是否放松隔离限制的问题上似乎软化了测试的立场,“或许我们正在走向群体免疫?”《独立报》报道戴维•金爵士的话说,只要医院没有被“挤爆”,就放松隔离措施,意味着政府仍然期望许多人通过感染新冠病毒获得免疫。戴维•金爵士还对英国政府在疫情爆发初期采取措施不力提出强烈批评。他在接受BBC采访时说,英国有优秀的科学家和医疗专家,他们在疫情初期本来可以提供很好的建议,让英国有能力提高抗疫能力,遏制带来如此高死亡率的大规模疫情。
特朗普羡慕瑞典?
群体免疫也是美国媒体舆论的热点,许多人发表文章讨论群体免疫的概念,甚至一些人呼吁州政府放弃所有隔离限制,让公众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获得对新冠病毒的自然免疫。但反对者说,如果美国为恢复经济运转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取消隔离措施,把赌注押在群体免疫上,那么美国新冠死亡病例将大幅度上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家(David Dowdy、Gypsyamber D’Souza)最近在该校新冠资源中心发文说,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美国要经过两亿人感染,才能达到群体免疫门槛。按照目前的疫情蔓延速度,届时死亡病例将超过50万。
美国目前是全球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感染病例多达140万,死亡病例累计8万多。华盛顿表示,群体免疫并非政策选项,特朗普总统最近说,如果美国放弃隔离走群体免疫的道路,美国将要面对“难以持续,不可接受”的损失。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5月10日评论说,特朗普表态很像中国,但实际上在羡慕瑞典,不过他并不准备学习任何模式,只会强调他的策略优于中国和瑞典。他认为特朗普带来的混乱,实际上把美国推入瑞典模式,只是没有告诉美国人。(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