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都来了,什么时代了,还有必要读书么?当然有。我始终认为,阅读是最快的学习方式,也是对自我的最好款待。就像一位朋友的留言,“三九隆冬,天寒地冻,唯有读书可以温暖心灵”。我一直觉得,读书是很私人的事,因此我荐书的理由,也比较私人。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属于一场的智识探险–这场探险的快乐与感受,很可能只属于他自己。这次的经济人书单,我选取了十本适合春节阅读的好书,与大家分享。为了增加信息量,选书侧重新书。
1、《共同利益经济学》
原作名:Economics for the Common Good
作者:【法】让•梯若尔(Jean Tirole)
译者: 张昕竹 / 马源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0-1
推荐理由:
民粹主义兴起的时代,学院知识分子是退回书斋还是有所回应?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梯若尔交出了自己的思考。他是法国人,研究涉及领域很广,一些中国学者也是他的论文合作者。
作者功成名就,也具备社会关怀,所以他关心的问题具备大视野,比如今天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家,有什么用?学院训练如何与现实结合?如何更好监管科技公司和平台公司?《共同利益经济学》涉及了不少类似话题。有些问题,也许不是他的专业,但在谈他专业领域时,他在经济学方面的良好感觉可以说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我观察不同学科的大学者,特点各有不同。但是一个共同点在于,你未必赞同他的所有观点,但是他们的思维方法,往往非常清晰,可以借鉴,值得一读。
2、《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
原作名:Fire Fighting: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Lessons
作者:【美】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美】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F. Geithner),【美】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
译者:冯毅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9.12
推荐理由:
2008年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反全球化、不平等、民粹都是其后遗症。某种意义上,我们仍旧生活在后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
关于金融危机的得失检讨,也始终在进行中。美国金融危机救火三巨头,伯南克、盖特纳、保尔森,终于在《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一书中同框了。这本书,只能在金融危机十年后来写,价值将会超出下一个十年。有意思的是,即使他们被认为强力拯救了美国经济,在透明化的压力下,却也无从逃避向公众反复解释。
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堪比大萧条,处理则得力得多,这可能来自齐心协力,也可能只是幸运。危机在路上,这一次灭火成功,下一次,火灾会在哪里,灭火者们准备好了吗?
3、《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原作名: Love, Money, and Parenting:How Economics Explains the Way We Raise Our Kids
作者:【美】马赛厄斯•德普克(Matthias Doepke) / 【美】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
译者:吴娴 / 鲁敏儿 / 王永钦(校对)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
推荐理由:
首先,这不是一本育儿经验的书,但是从中却可以引出很多思考。
题材有意思,作者研究和书写功夫也到家,是本很不错的书。作者敏锐地意识到不平等扩大与阶层分化对于育儿的影响,也兼顾了历史与文化等不同视角。书中指出,全球育儿时间变长,父母介入更密集。过去研究中,往往认为家族看重育儿,比如模仿虎妈之类,属于跟风非理性,但作者从经济学框架,指出加大育儿投入行为,恰恰非常具备理性–或者说这些行为,源自家长对于外界刺激的合理反应。当然,育儿问题太大,也很难给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框架。作者最后落脚点之一在于,育儿时间越来越长。这种趋势也许是好事,比如加大陪伴对于父母也是一种享受。
书的结论,我不是完全认同,但不妨碍阅读中,发现很多闪光点。一点疑惑,蔡美儿应该作为中国(甚至华裔)的育儿代表么?更进一步,蔡美儿子女的成功,关键因素是因为她的管教方式还是她出众的社交网络?至少后者也很重要,却常常被忽视。我越来越觉得,软阶层的教育投资,属于注定要输却不得不参与的状况。
4、《广场与高塔》
原作名:The Square and the Tower : Networks, Hierarchies and the Struggle for Global Power
作者:【美】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1
推荐理由:
书名中的广场和高塔,分别代表不同的权力结构。广场代表网络秩序,而高塔代表等级秩序。在高塔秩序中,你需要不断上升来获取权力,而在网络系统中,你可以在一个或者多个水平组织中,获得权力。当前的世界秩序,显然处于两种秩序的变动状态中。不过,网络秩序,在人类历史上早就存在了,并不是有了互联网才有网络。
作者弗格森是我很喜欢的历史学家,在公号《徐瑾经济人》也推荐过多次。他是苏格兰人,后来去美国了,比较擅长从制度方面去解析历史,他写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今又去为基辛格做传记。这本书信息量很大,我读得津津有味。个人感觉,弗格森有些转型痕迹,从过去的历史学分析框架中突破,力图从新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整个人类历史。我关注网络经济学好几年,现在国内舆论也开始重视这块,但多强调网络就是连接–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看法,须知,网络上的点,并不平等,网络和网路之间,也不平等。
学者柳红老师在为经济人读书会的推荐中,也觉得这本书好看。不过也有一些朋友,觉得啰嗦,或者觉得,弗格森只是把过去写的东西换个方式串起来讲一遍。各花入各眼,我想也可能是弗格森探索领域的写作,难免有些生硬地方。
5、《被统治的艺术 : 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
原作名: 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 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作者:【加】宋怡明(Michael Szonyi)
译者:钟逸明
出版社: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12
推荐理由:
非常有趣的书,以小见大。从福建的军户生活出发,涉及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军事动员到财政体系到日常政治。一个个平凡的家庭,如何与国家机构之间互动,彼此影响?
书名所谓“被统治的艺术”,就是在表面顺从暗中抵抗,这是过去中国弱者的生存之道。按照作者说法之一,就是“阴奉阳违”。谈起历史,明代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朝代,明代很多潜规则,到今天也适用。
作者是宋怡明(Michael Szonyi)是加拿大人,目前是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他是牛津博士,曾经师从学者科大卫。很自然,宋怡明也很擅长历史人类学和田野调查方法。
6、《孔子大历史 : 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
作者:李硕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4
出版社: 世纪文景
推荐理由:
春节适合读古人言行,让人心静。
注释孔子甚至其弟子言行,从来是显学。问题在于,在各种诠释之中,孔子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反而显得有点单薄。青年学者李硕所写的《孔子大历史》一书,梳理了一个对普通读者而言,更好理解的孔子,值得一读。
顺带说一下,这本书入选经济人读书会2019十大好书(中国历史类)。
7、《寻欢作乐》
原作名:Cakes and Ale
作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
译者:叶尊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4
推荐理由:
新年我一般会读点小说,文学能够提供理论所不能提供的微妙触感。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小说,未必一流,但多数属于好看类型。
2020,我读书的第一本,是毛姆的《寻欢作乐 》,属于早该看没看的书。毛姆的小说,书评人止庵老师首推这本。比较几个译本,买了这本。阅读起来,非常有趣,智识与狡黠甚至戏谑,闪烁在在字里行间。新春大快朵颐之际,不妨也换种智识的休憩。
8、《黑暗中的笑声》
原作名:Laughter in the Dark
出版社:【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译者:龚文痒
出版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6
推荐理由:
前面说了,开年阅读,我一般都会选小说。第一本是读了毛姆《寻欢作乐》,第二本是纳博科夫《黑暗中的笑声》,算《洛丽塔》的前身。前者是绅士小说,讥讽也适可而止,后者是艺术小说,读完让人久久无语,好久没看过那么残酷的小说,也体会到纳博科夫所谓“触动脊椎”的感受。如果你试图代入主角的情感,或者论证(或者反驳)其小说道德性,往往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须知,纳博科夫最看上代入主角的读者。他认为,这种行为不是成年人的读书方法,是幼儿的方式。
在纳博科夫看来,一个伟大作家有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三重身份,他最看重魔法师这个身份。对比读了纳博科夫的小说和文学评论,本来想写一篇笔记,结果发现很难。不小心,就成为他笔下的庸人或者坏读者。白俄上层出身的纳博科夫,是真正的审美大师,他对文学的鉴赏白银标准,拦住多少大家。
9、《了不起的我 : 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作者:陈海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0-23
10、《人生模式 : 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
作者:阳志平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9-1
推荐理由:
新年大家往往都要做新年计划,无论是读多少本书还是每天坚持跑步之类,但是结果如何?多数人,往往最后发现难以坚持。原因在哪里?或许不是你的目标有问题,也不是你的毅力不够不那么简单,但是你设定目标的方式有问题。人是理性动物,理性,但是难以脱离动物性。如果设立目标的时候没有考虑人性,那么失败几乎是定的。
这两本书内容有些重叠,可以结合起来看。二者从不同程度,都涉及如何改变,方法都涉及心理学方法。《了不起的我 : 自我发展的心理学》由陈海贤博士在得到课程的改编,更多关注自我发展。比起很多课程书籍的注水,这本书可以说很有诚意,推荐阅读。《人生模式 : 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风格比较硬核,信息量很大,需要仔细咀嚼。作者阳志平这些年在推广认知科学方面,引发不少关注。
这两本书最大优点之一,还在于书背后附带详细参考文献。从这些书目入手,相信对于希望了解心理学的朋友,就是找到了比较正确的道路。(转载自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