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突破14亿,引发您思考吗?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总人口在2019年突破14亿大关,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4亿的国家。然而中国的这一人口消息,却并没有在海外造成轰动效果,其原因除了中国多年来一直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外界关注的数据: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并没有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取消而攀升,反而降低到建政70年来的最低点。

世界各大媒体的报道纷纷集中在这一最低点及其潜在影响方面,对14亿这样的庞大人口反而缺乏兴趣。倒是中国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比较乐观。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 报道认为,如此巨大的人口市场,“给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商机”。另外一个让中国决策者稍感乐观的因素是,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的下降态势得到缓解”,因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较2018年只减少了58万,而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较2017年则减少了200万人。

然而,海外的媒体,却少有乐观的角度。《纽约时报》报道称,在中国这样一个老年人大部分依靠家庭照顾的国家,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可能将在未来几十年造成震撼破坏效果,“肯定将重新塑造这个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国家,威胁其经济活力。”《华尔街日报》报道也认为,中国出生率新低“威胁经济;劳动人口减少可能削弱生产力同时提升劳工和医护成本”。英国《卫报》报道则认为,出生率跌至中共建政以来的最低,“是一个信号显示(中国)所有应对人口危机的努力目前都没有成效”。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向中国媒体表示,按去年出生率推算,总和生育率已低于1.5。“1.5被认为是一个临界点,低于1.5属于很低的生育水平。在这个生育水平上,人口负增长极有可能在2025年左右出现,未来老龄化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在严格执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终于在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下,在2015年年底宣布放松生育政策。但从过去四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生育率并未如官方所预期的那样出现大幅回升。

出生人口数量受到育龄妇女总量、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和生育率变化的影响, 而决定出生人口数量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育龄妇女的总量。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到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预计,在2010-2020年十年间,中国的育龄妇女总量减少。中国官方数字显示,2016-2020年期间,育龄妇女总量每年减少约500万人,五年减少2,500万人左右。因此,在放宽生育政策后不久的2017年,中国的人口学者就已经预计 ,中国希望在2020年总人口达14.2亿的目标很难实现。果然,最新数字证实了当年预计的准确。

中国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应该与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的低生育率趋势保持一致。根据2018年11月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报告,1950年,每个女性平均生4.7个孩子。到2017年,平均生育率几乎减少一半,每名妇女只生2.4个孩子。平均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中,亚洲的台湾、韩国、泰国和日本都榜上有名。这一研究报告归纳全球出生育率降低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儿童死亡率降低意味着女性的生孩子数量自然减少;更容易获得避孕工具;更多妇女接受教育和工作。

中国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后,生育率仍然不见回升的最关键因素也有三个:教育、医疗和住房。高昂的费用是很多人不愿、不敢生育二胎的原因。中国网民戏称,这是压在他们头上的“新三座大山”, “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世界上很多生育率偏低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多从医疗、托育、教育、社保、税收等方面着手,然而这些经济手段似乎并未能长期奏效。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最新的议会讲话中表示,希望将出生率从目前的每个妇女1.48个孩子,提升到1.7。为此,俄罗斯政府决定,将以往生二胎才能享受的产假福利扩大到生头胎的妇女。另外,生三胎的家庭将可以领取一次性奖金约为7,600美元。意大利政府也推出了生育奖励政策,每对夫妇每生一个孩子可以领取800欧元的奖金。但是这一从2015年推出的奖励政策,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意大利的出生率仍然是欧盟国家中最低的,平均每个妇女仅生1.3个孩子。瑞典是欧盟国家中女性就业率最高的,瑞典的生育率在2017年达每个妇女平均1.9个孩子的较高水平。这得益于瑞典对孕妇和产妇的就业福利和严格的劳工保护法。孩子出生后,父母可享受每月约167美元的津贴,而且在孩子满11岁和15岁时,这一津贴随之增加。在瑞典,产假高达480天,父、母双方可以共同享受。另外,瑞典还提供托儿政府补贴。(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