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投资中最易被低估的因素

对投资感兴趣的朋友,一定很熟悉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个名字。作为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堪称”价值投资鼻祖“。他所写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几乎常年霸占金融投资类书籍Top10榜单。

格雷厄姆不光写书写得好,其投资业绩也非常出色。他创办的基金管理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曾经持续20多年战胜标普500指数,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比市场基准好上2.5%左右。正因如此,格雷厄姆以及他学生巴菲特宣传的”价值投资“哲学,在全世界圈到了无数粉丝。但数以万计的价值投资拥趸们可能不知道的是,格雷厄姆一生的投资回报,大部分都来自于一只股票。关于这只股票的操作,很多都违反了格雷厄姆提倡的价值投资理念。

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的后记中格雷厄姆提到,当时他和合伙人纽曼花了差不多20%的总资金量,购入了一只名叫GEICO的保险公司的股票。后来,这只股票涨了200多倍。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持有的该股票市值,从70万美元上涨到1亿多美元。期间,格雷厄姆也没有因为该公司股票的估值贵而卖掉它。

把GEICO称为改变了格雷厄姆一生命运的股票,可能也不为过。但格雷厄姆能够买入并持有GEICO股票,则有相当大的意外因素。在买入GEICO股票后,格雷厄姆才得知,投资公司不能拥有保险公司超过10%的股份。因此当时的证券交易委员SEC要求他们取消这次交易。然而,出售GEICO股票的利亚家族却拒绝收回股票。于是,SEC同意把股票剥离给格雷厄姆公司的股东。作为合伙人,格雷厄姆获准保留自己的股份,参与GEICO的管理。也就是说,改变格雷厄姆命运的这一只股票,差点和他失之交臂。

后来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写道:“讽刺的是,从这只股票【注:指GEICO】中得到的回报,比我们在2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获得的其他所有回报加起来还要多。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教训呢?那就是一次好运,或者一个超级明智的决定,可能比一辈子的努力都更重要。可是谁又能分得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呢?”格雷厄姆的这段话,点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历史充满了偶然性。如果拿放大镜去仔细检查,就不难发现,运气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大部分人能够想象的程度。

为什么我们往往低估运气对于成功的影响作用?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当一个人成功以后,他不会告诉别人:我成功是因为运气好。恰恰相反,他会对每一个人说:我的成功,来自于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只有像我一样,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连续几年不放假,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那才可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举例来说,一支投资A股的基金,其过去10年的业绩回报好不好,关键要看基金经理有没有买一只股票:贵州茅台。在过去10年中,茅台的股价(含红利),大约每年上涨28%左右。而同期的沪深300指数,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在这10年里,茅台每年比市场的表现好上20%以上。因此,基金经理如果买了茅台,基金就有大概率战胜市场。反之,如果没有买茅台,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在同类比较中排名落后。

站在今天来看,高端白酒受到中国人的青睐,似乎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几年前来看的话,局势远远不是现在回顾时这么清晰。2012年,由于“八项规定”的出台,政务需求不断缩小,整个高端白酒行业进入寒冬。在接下来的3年里,白酒公司股价普遍受到打击,有些回撤幅度甚至高达50%。最后成功做到市场定位转型,通过商务和个人需求弥补政务需求的萎缩,并且还保持高速增长的,只有贵州茅台。在10年前买了茅台,并且持有至今的基金经理,大可以夸夸其谈来证明自己当时的眼光有多准,分析多么有远见。但这之中,到底多少是运气成份,多少是自己的独立判断,可能只有基金经理自己心里最清楚。

其次,在知道结果后,事后往前看,会让人感觉理所当然。这就好比在弓箭射到箭靶上以后,围着箭再画圆圈一样,看上去每一箭都能中靶心。问题在于,这些分析都基于信息完全的“上帝视角”,而我们平时面临的现实世界,需要的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对未来做预测。

2007年,美国的微软公司,提出以2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一家创办才3年时间的新生企业:脸书。令很多人大感意外的是,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拒绝了这份收购提议。2008年2月,还是微软公司,提出以4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另一家互联网企业雅虎。该收购价格比当时雅虎的市值高出60%左右。但是该收购提议,也被雅虎的创始人和CEO杨致远拒绝。在现在看来,扎克伯格简直就是一个天才。在他拒绝微软的收购建议以后,脸书股票的价格飞速上涨。截至2019年11月,脸书的市值大约为5645亿美元,是当时微软提出的收购价的20多倍。

而拒绝微软收购的杨致远,则看起来像个”傻瓜“。2008年下半年,微软收购雅虎的谈判破裂,又恰逢金融危机,雅虎的股价大跌,从此一蹶不振。2016年7月,雅虎宣布将核心互联网业务出售给威瑞森电信,作价48.3亿美元左右,几乎仅为8年前微软收购价格的1/10。在今天,我们大可以举出十几个理由,来论证扎克伯格的英明,和杨致远的“愚蠢”。但这只是”事后诸葛亮“而已,和事前做预判,完全是两回事。

最后,运气对于结果的干扰,和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价值观有所违背。学校里的老师经常教育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想要考出好成绩,那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这样的逻辑,在应付书面考试时基本成立,但是到了校园外的现实世界里,则未必成立。那恰恰是因为在努力和成功之间,还有运气这个随机的因素作祟。

这些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去考虑:第一、任何从案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结论,要小心对待。各大商学院,都很喜欢通过案例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从案例中举一反三,总结出一二三四。但样本量为1的个案,再加上运气的作用,究竟有多少普遍性和推广性,值得我们质疑。

第二、我们要谨防自己跌入”以结果论英雄“的思维陷阱。由于历史充满了偶然性,因此很多时候,成功和失败,甚至是英雄和罪犯之间,也仅一线之隔。比如有传记指出,美国历史上的大富豪,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在经营其铁路生意时,经常会触犯当时的法律条令。如果那时范德比尔特因为犯法而被逮捕入狱,那么历史很可能就会被重写,而他的商业扩张策略到底有多少值得学习,也值得我们思考。

第三、认识到运气对于结果的作用,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努力,而是提醒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成功和失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做到最好,以平常心对待结果,才是更加理智的态度。(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