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激烈进行的1917年,从四月份开始,八万多中国劳工分批乘船横渡太平洋,抵达加拿大西岸的温哥华岛,随后乘火车横跨整个大陆,前往东岸的哈利法克斯。到达哈利法克斯后,他们还要乘船跨过大西洋,目的地是法国。
加拿大作家和编辑丹尼尔.布莱克(Daniel Black)上个月出版的新书里讲述了这些中国人和加拿大的关系。这本书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是一个名叫哈里.利文斯通的加拿大军医留下的日记和信件。他曾被秘密派到中国,为应征者体检,然后作为随行医生,陪伴一批劳工完成横跨两个大洋和一个大陆的漫长旅行。布莱克在接受CBC采访时说,中国劳工旅的贡献长期以来被人们遗忘,在加拿大更是很少有人了解这一段历史。
招募这些中国劳工的英国政府原计划取道地中海或绕过非洲把他们送到法国。但是在1917年2月,运送中国劳工和塞内加尔士兵的“阿多斯”号法国客轮在马耳他南边海面被德国潜艇的鱼雷击沉,船上近两千人中有七百多人丧生。相比之下,更安全的路线是从中国经北太平洋到加拿大西岸,再从东岸港口启航,横渡大西洋到法国。
加拿大政府接受了英国的请求,为招募和运送中国劳工提供协助。这是一次被列为顶级机密的行动。一方面是为了战时安全需要,另一方面,布莱克说,当时加拿大并不欢迎华人。中国劳工从西岸入境再从东岸出境,只是过路而已,加拿大政府没有向他们征收当时华人移民入境时必交的人头税,但是也不想让公众知道这件事。
大约有五十名在途中病故的中国劳工被葬在加拿大,主要是在BC省和安大略省。大部分人的墓没有标记。布莱克特别提到一个名叫周明山(译音)的年轻人。他在1917年9月17日抵达温哥华时已经感染了疟疾,五天后在火车上去世。年仅25岁。当时他所乘坐的特别列车已经进入安大略省。他的伙伴们把他抬到附近的皮塔瓦瓦要塞,葬在一个简单的墓穴里,然后继续他们的旅程。
他们到达欧洲后被派到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任务包括修路,挖战壕,运送给养,打扫战场,也有少部分从事技术工作。加上法国等协约国的招募,大约有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参加了一战。他们属于非战斗人员,但仍有数千人因伤病或敌军袭击丧生。战争结束后,他们仍由原路先乘船回到加拿大,然后被送回中国。布莱克说,他们被迫回国,幸苦攒下的积蓄贬值,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战后有数千中国劳工留在了法国。另外在温哥华,人数不明的一部分返国华工在等待登船期间逃走,在同胞的帮助下藏进了唐人街。今年10月份,英联邦战争公墓委员会为周明山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他的名字和番号,以及“虽死犹生”四个汉字。此时离他病故已经过去了102年。
温哥华岛上的William Head联邦监狱院内有一块小小的墓地。它的存在早于监狱的建立。10月底,这里也为中国劳工立起了一块纪念碑。据墓地管理方介绍,这里原是移民入境时的检疫站,葬在这里的49人大部分是中国劳工,但是只有5人的墓碑上刻有姓名。(文/吴薇,来源: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