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监管规则已不适应数字金融时代

尽管数年来银行一直在走向数字化,“金融科技”也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这个行业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因为,变革只能以监管机构允许的速度进行。变革的步伐受到限制,不仅是因为安全和稳健方面的合理考虑,也因为监管创新的进展非常缓慢。我们试图以20世纪形成的为实物资产设计的架构来监管数字世界。

央行支持的数字货币正日益得到拥护,这或许能催生21世纪的监管架构,最终为变革铺平道路。这种新架构不仅能够带来行业变革,还可以解决银行业寡头垄断、“大到不能倒”和系统效率等问题,并兑现金融业的承诺。

当前的规则源自实物资产,随着行业的创新而演变。保险箱是为了保管银币而发明的。通过汇聚投资,利用这些储蓄资金发放贷款可以赚取收益。存款保险是为了防止挤兑而作出的安排。银行账户上的数字成了一种体现身份的方式。针对将各种服务捆绑的做法,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维护行业的安全。随着监管机构将这种模式写入法规,规模经济效应使综合性大企业能够形成垄断。

但政治人士依然担忧“大到不能倒”的银行,监管机构难以监督这些庞大的机构,投资者依然对回报感到失望,而用户感到金融服务收费太高,而他们得到的服务不足。

创新性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分拆银行职能,让人们能更负担得起金融服务,以及能更容易地获得金融服务。但在使20世纪模式走向现代化方面,这些技术也只能做到这么多。有人试图打造一些披着新鲜事物外衣的东西:Facebook的Libra承诺可兑换为法币,以模仿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但金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还不清楚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超越正常银行业规则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否能赢得信任。

如果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我们就能把很多由实物资产发展而来的银行业务属性分拆开来。可以用网络金库来存储数字货币,用安全协议来规范数字转账和支付,用网络钱包来识别身份。央行可以提供这种服务,但科技公司、托管银行,或者任何同意遵守一套保护这些职能的新监管规则的其他机构也可以提供这种服务。保存数字货币的金库不需要存款保险,但可能需要网络保险。

央行可以为数字储蓄支付利息,但金融服务公司依然能发挥重要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公司可以满足对贷款的需求,同时为储蓄提供更高的利率。任何愿意遵守安全和效率规则的公司可以把“网络金库”储蓄转移到受监管的放贷机构,后者就可以使用这些储蓄来发放贷款。有很多可能的方式,其中,捆绑服务是可选而非必须的。

任何新模式都有潜在的陷阱。谁来控制货币供应和贷款,并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来支付反洗钱措施的成本:到目前为止,是存款者在补贴这一成本。然后,还有谁拥有信息和谁能访问信息的问题。

我相信,我们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建立让金融能在真正数字化的世界中运作的环境。央行人士明白,在这种新的架构中释放竞争,将会带来真正的变革。竞争可能带来“逐顶”或“逐底”的竞赛。监管机构必须帮助把体系导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应该引导创新来支持体系,以防有人琢磨出怎么绕开它。(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