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肉涨价看中美贸易战

根据美国农业部消息,中国在8月2日至8日的一周,购买了超过了1万吨美国产猪肉,这是中国此前七周以来最大笔的美国猪肉订单。当这批猪肉运往中国之际,正是中美贸易战升级之时。8月1日,美国宣布一个月后将向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紧接着,中国商务部称,对8月3日后新成交的美国农产品采购暂不排除加征进口关税。之后中国出台反击措施,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包括从9月1日起对美国猪肉加征10%的关税。

中国正对美国展示强硬姿态,却顶着自己的关税进口美国猪肉,实在有难言的苦衷–中国国内猪肉价格一路飞涨,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开始通过补贴零售商的方式抑制肉价涨幅。中国农业部数据显示,8月16日至22日的一周,猪肉批发均价为29.94元/公斤,比此前一周上涨11%,比去年同期涨了52.3%。此前多个月,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上涨,4至7月同比涨幅18.2%、14.4%、21.1%、27%。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市场,“一天一个价”的猪肉,给居民消费造成很大压力。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底层人士进行猪肉补贴,甚至进行猪肉限购。以福建莆田市荔城区为例,该区启动平价商店销售机制,选取两家超市,对每公斤猪肉补贴4元,从9月6日起居民在这些超市购买补贴猪肉需要凭身份证,每人限购两公斤。

中国去年开始针对美国加征的关税实施反击,其中包括对美国猪肉征收62%的关税。即便如此,中国依然在8月的一周内进口超过1万吨美国猪肉。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称,这笔订单表明中国需要美国猪肉来平衡非洲猪瘟造成百万头市场空缺。非洲猪瘟死亡率高达100%,具有传染性,目前没有商品化疫苗可用于预防,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起源于非洲的非洲猪瘟多年前就曾在欧洲引发疫情,但后来被消灭。

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显示,本轮非洲猪瘟的疫情起源于2017年3月,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爆发非洲猪瘟疫情,该病由此从中东欧地区传播至俄罗斯东部,2018年传入中国后迅速扩散到各地。中国官方称,自去年8月初发生疫情以来,截至2019年7月3日,中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舆论认为实际疫情要更严重。

长期以来,中国猪肉对外依存度低,长期以来不足3%,2017年进口量为120万吨左右,而中国的猪肉产销量达 5340 万吨。绝大部分都是国内自产自销。因此,从美国进口的1万吨猪肉对于平抑高涨的肉价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有分析称,国际猪肉交易规模一共才800万吨左右,而且很多市场同样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国际市场难以满足中国突然出现的供给缺口,猪价上涨的压力会继续加大。

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开始流传一个段子:
早晨去买油条,大妈说要2.5元一根。
我说,“昨天不是2元一根吗?”
大妈说:“因为猪肉涨价了。”
我说,“猪肉涨价关你油条什么事?”
大妈说,“因为我想吃猪肉。”

这个段子揭示了一个现象,由于猪肉在中国人的餐桌占据重要位置,其价格上涨,可能带动牛肉、鸡肉等食品价格的整体上涨。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猪肉价格大涨带动食品价格涨幅刷新七年半高位,拉高中国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创近一年半最高水平。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

CPI的上涨为中国带来通胀压力,而这点是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想避免的。中国在1980年代试图解决价格双轨制,刺激市场,在已有通胀基础上物价进一步飞涨,1986至1988年物价指数上涨都超过两位数,这也被认为是导致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诱因之一。不过,中国物价指数上涨还主要局限在食品领域,其他领域反而展现出价格回落,整体通胀压力并没有想象中大。然而,这依然不是理想状况,有经济学家提醒,老百姓对食品及日常消费品价格比较敏感,它们价格暴涨,可能会影响消费决策,捂紧钱包,减少消费,那么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