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式科学家故居探秘

有人曾经说过:德国产生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没有切实考证过,不敢轻易赞同。但是因为德国是最早建立现代化大学的国家,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先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把国籍在外、但是出生德国的所谓德裔科学家算在内的话,一半的诺内尔奖花落德意志,恐怕八九不离十吧?我在不久前的欧洲行的第一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叫威尔斯堡,距离法兰克福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它是德国旅游局推广的所谓“罗曼蒂克大道”的北部起点。我们走出威尔斯堡火车站,首先想去拜访的是伦琴纪念馆。

伦琴说起来大名鼎鼎,正是他发现了X光射线,所以,我们今天的医生才能发现那么多的病因,救治那么多的性命,他因此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纪念馆就设立在他工作过的威尔斯堡大学的一幢教学楼内。谷歌地图已经显示我就在楼下,但是左看右看都看不到任何标志物。无奈之下,只好询问楼内出来的学生。他思考了一下,欲言又止,可能觉得实在是讲不清楚,于是带着我们七转八拐地去到那里。没有他的领路,恐怕无人能够找得到这么一个安安静静,既没有游客也没有管理员的纪念馆。

伦琴纪念馆虽然难找,好歹我们还是找到了。在乌尔姆,我们知道出火车站不远就应该是大名鼎鼎爱因斯坦的出生地,据说这个地方早就被“二战”的盟军飞机夷为平地,但是街道上还是伫立着一个纪念碑,纪念碑由12块横放的石头和12块竖立的石头组成,象征着白天的12个小时和夜晚的12个小时。在其中朝北的一块石头上镌刻着一行字:Hier stand das Haus in dem am 14 März 1879 Albeit Einstein zur Welt kam,翻译成中文就是“有房曾立于此,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诞生于此”。不过就是这么简单不起眼的一个纪念碑,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因为乌尔姆的站前街正在大兴土木。爱因斯坦这个被德国人赶跑了的犹太人,似乎再一次被赶跑了。

我不由得想起来,当年我就读的波恩大学经济系也有一个德国唯一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老人家,叫泽尔腾。我在波恩大学念书的时候,他退而不休,还在系里工作。他的实验室就在系教学楼的地下室里,普普通通。他偶尔参加我们学生的研讨会,迟到了一会儿,也就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发个问还会举手示意,和普通教授、学生并无二致。

也许你会觉得德国人是不是太不尊敬科学家了?这样的人物如果放到中国国内的大学,前呼后拥不说,就算为了旅游目的,地方政府把名人故居圈起来收个门票,也是极好的生意。其实不然,德国大学对待科学家的尊重,远胜中国。大学教授的年薪未必高到一流的地步,但是社会地位切切实实是一流的。据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家里也是听先生的,因为她先生就是一位知名教授,当初两人一起搞学术的时候,名气还是她先生大。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高,首先表现在校内的地位高。从来没听说过德国教授要受学校财务处和后勤处的管辖和训斥,德国大学也没有什么科研处和教务处,德国教授自然不需要把上课的讲义和布置的课堂作业交给教务处去审查,看看是不是合格。

德国教授的社会地位很高,但是和年轻教师、学生彼此之间又很平等,特别是在学术研究和讨论时,大牌教授和年轻教师,以及教授和学生之间,都不存在什么高低贵贱,有话直说,甚至于有时候会争论地面红耳赤。所以,延伸到社会上,对科学家的尊重并不表现在纪念馆的富丽堂皇。(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