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断层–华人参政议政的软肋

在经历了2018年的安省省选,每四年一次的联邦大选也在2019年马上就开始了。华人作为在大多地区(GTA)乃至全国都颇有存在的族裔,为何在选战中默默无闻,为何没有得到政府相应的重视和考量?华人为何在主流媒体悄无声息,主要政策上毫无影响,华裔候选人为何无法胜任非华裔选区?在我们看来,加拿大华裔目前面临主要问题有四点,包括人才储备大规模断层、以政治为筹码而非目的、以制度为阻碍而非规则,和以忠诚为枷锁而非肯定。

人才储备大规模断层
近年来, 华人参政议政被华人社区内部炒成了热点。可是很奇怪的现象是, 1) 张三李四跑出来竞选, 基本上全军覆没;2) 甚至出现了多个候选人,连英文都不太懂,对加拿大社会的了解几乎是零;3) 候选人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然而, 在华人整个族群里,真正通过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政治人才可以说是风毛菱角。

绝大部分的华人家长, 因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原因,依然希望孩子从事传统的医疗、科技、工程、商务、金融、会计等专业。大部分家长是既不希望,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去报考政治、国际关系、媒体和社会科系。当然, 这不能怪家长。因为政治、社科、媒体专业确实存在就业相对困难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族群,如果我们政治储备的人才几乎是零,那么我们如何有效的参政、议政呢?这不是几位所谓的“侨领”吆喝几句“华人选华人”的搞笑口号就可以解决的。

其次, 华人家庭对孩子的全面培养是欠缺的。笔者亲眼在一个家长群里面看到,有些家张斥责多伦多教育局不重视数理化的培养,“整天搞Leadership training”。如果家长本身都持有这种食古不化、因循守旧的意识型态和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凭什么期待下一代会有更好的表现,更强地融入主流加拿大社会,而不是成为一个英语流利的边缘人呢?

CCPAC曾经在招聘Summer students做政治外展、媒体通讯等角色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收到300多封简历,可是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如何写简历。在这300多封CV里,有相当一部人,随便送一张Resume,甚至连最起码的Cover Letter都没有写。如果连求职最基本的常识都欠缺,那么就算数理化再牛,不还是然、并、卵吗?如果华人不能够有意识地去培养政治人才,谁敢保证在今天麦卡锡主义回潮的欧美社会,我们不会成为“新的犹太人”呢?我们成立CCPAC的宗旨就是要建立一个对华人政治人才培养的体系。

以政治为筹码而非目的
华人参政到底是为了什么?现阶段华人参政更多的是为了话语权、影响力、人脉等利己目的。华人参选并不在乎自己是否胜出。很多华人参选是为了借着扫街拜票的机会来进行自己的商业宣传。这些人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立场,更别说具体政策了。可以说,他们一开始就是为了知名度而去作秀,并非想要通过胜选为他们选区的民众争取什么。现在的华人如果想在加拿大政界有话语权,必须培养出一批可以有自己主张的新一代政客,以政治为主线,以清晰的施政理念和政治方针为竞选平台的专业政治人。这并不只关系到华人内部的声音,也关系着其他族裔看华人的立场。

以制度为阻碍而非规则
简单来说,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华人社区存在有意或无意的“选举舞弊”。个案可以参考温哥华贿选案,以及微信群中的各种“红包式招义工”。我们不认为候选人有意舞弊,但是在规章制度面前这种行为就会被认为是舞弊。华人参选者之间经常用抹黑爆料等双输行为抑制对方发展。这种行为源于对竞选规则的一知半解和对于选民票仓零和博弈的思想。他们很多时候会陷入“宁可让对方也拿不到选票”而非“我该如何拓展我的基本盘。”在这样的选举氛围下,会产生打擦边球规避选举规则的现象就很正常了。

华人参政的底气是什么?是华人同胞,竞选造势千篇一律,“我代表华人,我可以真正代表华人的声音。”我们在视自己文化为优势的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绑定了。华人的竟选方针永远围绕着华人同胞,这并没有错,但是华人不应该以文化为边界,放弃非华裔选票。这么做会造成两个后果,其一,华人无法争取到非华裔选票;其二,非华裔选民不敢投票给华裔候选人/支持华裔候选人主张。其次,这种文化的红线意识也深深地影响华人内部的团结。华人内部派系林立,各种社团层出不穷,一点地理文化差异就可以造成各方势力群雄割据,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致对外只是空谈,代表华人更是扯淡。

以忠诚为枷锁而非肯定
假设有一个华人候选人,他并没有选择利用自己的华裔身份来制定自己的主张,并没有单独地为华裔谋福祉,华裔同胞会视他为叛徒,恶言中伤,甚至放逐他。这个现象在华裔的圈子里尤其严重。华人文化上就不支持以政治为主业,对于政客们具有一定的怀疑主义,在这个大环境下,想超脱出“文化政治”的的标签更是难上加难。这种主张同时又成为了华人候选人不作为的“替罪羊”,他们只要把一切过错,一切不作为,推脱到外部的文化大环境就好,同时他们也不需要实际为华裔做什么,你敢不忠于同胞你就不配自称华人。更有什者,称自己的竞争对手为叛徒互相内斗,各立山头。如此环境,敢问我们何谈忠诚?如此枷锁,敢问我们何谈创新,如此政治,敢问我们何谈专业?

如果华人社区, 每天都是侨领相互斗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喊着老掉牙的口号“华人要团结”,而不去和年轻世代重新建立关系,再不去改革,华人社区是根本不可能获得年轻族群的支持。一代华人移民,也许因为中国的关系,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华人需要团结, 需要华人选华人。但第二代、第三代,已经慢慢没有这种感觉了。华人社区如果再不提出新论述,是根本无法吸引更多支持者的。

如果一个族群长年累月地不但糟蹋仅有的几个政治人才,而且根本没有培养政治人才的管道和体系, 其结果必然是严重的社会自我耗损,以及行政体系决策品质与执行力下降,群龙无首无脑的恶果需要我们所有人来买单。 (文/薰衣草,CCPAC 供稿,文字有编辑)

上一篇文章加元近期走势看法各异
下一章文章被要求与政府保持一致,搞笑!
Karen Woods(林雯)幼年随父母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 2014年曾竞选密西沙加教委,以微弱差距败选。目前是Solstice Public Affairs公司的资深协理(Senior Associate),从事政治游说、政府关系和公关工作。她工作之余也在各大主流英文媒体上写专栏,同时也是CBC、中央电视台美洲英语频道(CGTN America)常驻嘉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