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藏友对笔者说过多次,既然你喜欢淘宝,是否可以注意唐卡?笔者自然会应承下来,竟然一次机会都没有碰上,除了最近的第一次。难以碰到唐卡,可能是缘分所在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笔者对唐卡一无所知!其二,唐卡的标价通常都不低,而对于银子通常不足的笔者来说,挑战很大。不过,笔者其实还是很用心的,发现藏友有唐卡出售,绝不会过门而不入。
那么,唐卡到底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在网络世界漂行。据介绍,唐卡是藏语,简单地说就是西藏的卷轴画。唐卡起源于公元七世纪的吐蕃时期,对于藏传佛教僧尼们来说,唐卡乃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礼拜唐卡可获功德,同时也要通过观看唐卡,引发关于佛德义理的联想。唐卡的题材,内容包罗万象,除以佛教为主外,历史、民俗、天文、历算、藏医药、人体解剖图等皆可入画,具有宗教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被国内外人士称为“青藏高原的大百科全书”。
唐卡的创作过程非常讲究和复杂。绘制前要向活佛问卜,选择节日,沐浴净身,分项祷告,一边诵经,一边备料。然后经过准备画布、定位起稿、铺底着色、精心勾勒、描银铺金、开光加持等过程。绘制一幅简单的唐卡需十几日乃至几十日,而绘制复杂的唐卡要数月乃至几年。唐卡须用纯天然颜料,因此,性能稳定,色彩保持时间长,可以几百年不变色。
唐卡画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光是孤零零地放上一些神灵人物,还需要一些细节将其联系起来。莲座、光背、祥云、花蔓以及其他装饰纹样等能很好地起到这样的作用。尤其在那些受到汉地绘画影响的唐卡作品中,金碧山水与奇花异草是最常见的背景装饰题材。同时,这些装饰也有着一定的宗教含义,例如,在表现佛国净土时,琼楼玉宇、宝池净莲与灵鸟都是不可或缺的。唐卡画面还会有一些小小的点缀,例如表示美好寓意的七宝、八吉祥,位于本尊下方,表现对他的敬意的供品等。
唐卡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绘制工艺上,一幅好的画作通常要花费画师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勾勒线条、上色、上金,每个步骤都很费工夫,心急不得。同时,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是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以及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几百乃至上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
唐卡,作为喜马拉雅绘画艺术的代表,在西藏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世代相传了已逾千年,早已成为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图腾。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出自《大昭寺目录》)是:世界上第一幅唐卡是一幅白拉姆画像,由藏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而成;另一种说法则是:唐卡其实是一种外来的绘画艺术形式,其中以著名意大利藏学家图齐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唐卡的前身是来自印度的一种被称为Pata(Pata-madala)的布画,而作为一种成熟的绘画形式,唐卡最早出现于公元10-11世纪之间。考虑到西藏与印度之间自古以来的文化联系,似乎图齐的说法更能令人信服。
唐卡与世界上最早的绘画形式–壁画,乃是一母同胞的姊妹。最初的唐卡出现之后,它与其同时期的佛教壁画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内容上都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当时的艺术家极有可能同时进行着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创作活动。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西藏在吐蕃时期(公元7-9世纪)的绘画遗留非常之少,现存除了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等人在20世纪初从敦煌掠走的出自莫高窟第17窟中藏经洞的那一批布本、绢帛本以及纸本佛画(这些吐蕃时期的早期佛教绘画尚不能称之为“唐卡”)以外,就只有在当时地位较高、规模较大的寺院里还保留有一些壁画遗迹,这些幸存下来的佛教壁画普遍比传世的唐卡要早。以建于公元10-11世纪前后,今天位于印度境内的阿基寺以及西藏阿里地区的托林寺为例,其寺庙中尚残存有西部早期的佛教壁画遗迹,而与其同时期的实物唐卡却从未被发现过。
与其他绘画艺术不同,唐卡最初的功能并非是为权贵阶层进行艺术欣赏而提供服务的,而是以宗教服务和传播为目的。唐卡是藏传佛教中密宗的修法和传法的工具,是一种便于携带的佛像载体。与大多数具有历史传承的艺术形式一样,在漫长的年代中,唐卡绘画风格的演变也受到时代、政权、教派以及大师等多重影响,进而形成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各种流派,如青海热贡、勉塘、钦则钦莫、噶玛嘎赤等。
如今人们能够在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里看到的最早期的唐卡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前后,有明确文字记载可以佐证其具体年代的无疑是下面这幅《热振寺女神》绿度母唐卡,根据对后来偶然在该唐卡背面被布包裹处所发现的题记进行分析,它的制作年代大约为公元11世纪的后半叶,目前这幅唐卡被收藏于美国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那么笔者偶得的两幅唐卡又是什么来历呢?卖主Iris告诉笔者说,在上世纪80-90年代,她在尼泊尔生活了一段时间,这些唐卡就是当时买的,或者朋友送的,都是手工原作。回到加拿大之后,她花大本钱将其装裱起来。不过,从笔者看,由于她选择的是西人装裱店,并不是完美地装裱。之所以出售,她自己也是Downsizing阶段,沙滩旁的房子并不大,所以忍痛割舍。看到这里,读者您会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