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固体垃圾达20亿吨。如果把这个数字形象化,可以填满80万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20亿吨固体垃圾分摊到全球每个人头上,平均每人每天要制造0.74公斤垃圾。
这么平均垃圾显然是不公平的。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只占世界人口16%高收入国家人口,制造了全球34%的垃圾。相比之下,占全球人口9%的低收入国家,只产生了全球5%的垃圾。全球生活垃圾的最大制造者是美国人。如果按人头平均,美国人产生的垃圾是全球平均数的三倍。美国人均年产生垃圾773公斤,占了全球垃圾总量的12%。 一个美国人一年产生的垃圾是一个中国人的三倍,是一个埃塞俄比亚人的七倍。
而如果从垃圾回收再利用来衡量,美国的老大地位一下子就掉下来了。美国的固体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只有约35%, 只达到回收率最高的德国的一半(68%)。实际上,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唯一一个垃圾制造超过垃圾回收的国家。过去20多年里,垃圾处理对于美国人,也包括英国等在内的西方国家的人,似乎并不特别在意。垃圾处理不了,打包送到海外。“洋垃圾”是一宗国际大生意。中国是洋垃圾进口大户。彼之砒霜、此之蜜糖。但是,这个行当从2018年以来发生了根本变化。
2017年1月,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了一部专题片,《塑料王国》(Plastic China)。纪录片的镜头录下了中国大江南北成千上万个小作坊在分类清理从外国进口的塑料废品。儿童在肮脏不堪的垃圾堆中长大,村民在焚烧垃圾的黑烟中窒息。中国导演王久良拍摄的这部纪录片还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电影节上获新人大奖。这部纪录片在中国大陆遭禁映。但是,纪录片首映后不久,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文件称,出于公共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考虑,中国将禁止进口”洋垃圾”,包括废旧塑料和未分拣废纸等废料。过去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生活垃圾最大的进口商,也就实际上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海外垃圾处理中心。
过去20多年来,美国每天回收的固体生活垃圾中,大约三分之一被运往中国。2017年,美国出口中国的垃圾价值56亿美元,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第六大类商品。美国行业团体废物回收工业协会(The Institute of Scrap Recycling Industries)统计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17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所有固体废料达2.78亿吨。在中国宣布垃圾禁令之前的2017年,中国购买了美国49%的出口废塑料,55%的废铝,53%的废纸。中国将洋垃圾拒之门外后,美国垃圾立刻“爆仓”。美国维吉尼亚州一家垃圾回收公司的经理忧心忡忡对媒体表示,过去未分拣废纸一吨可以卖到150多美元,现在是负19美元,也就是要倒贴钱让人把垃圾运走。这样下去,生意没法做,只能关张。
在失去了全球最大垃圾市场之后,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就成了“洋垃圾”的首选去处。绿色和平组织根据美国普查机构的数据统计发现,中国宣布禁止垃圾进口后,2018年上半年,美国有一半的塑料垃圾转而出口到了泰国,总量超过了9.15万吨,是2017年全年的20倍。但是,洋垃圾涌到这些国家的口岸,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反弹。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也都相继宣布了禁止进口垃圾。菲律宾甚至把已经抵达口岸的69个洋垃圾集装箱重新装船,“遣返原籍”加拿大。
中国的“洋垃圾禁令”被西方国家视为是警铃(Wake-up call),迫使出口垃圾的国家重新思考垃圾处理的战略。2018年10月,欧洲议会通过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立法。到2021年,欧洲市场上塑料吸管、餐具等一次性塑料产品将完全消失。与它的欧洲盟国相比,无论是政治意愿还是基础设施投资,在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上,美国都相形见绌。全球风险评公司Verisk Maplecroft 环境研究部的负责人尼克斯(Will Nichols)说,调查一再显示,美国缺乏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基础设施。现在中国不收美国的垃圾了,美国只好就地焚烧垃圾。Verisk Maplecroft 的评估报告警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已经不愿再做世界的垃圾场。发达国家必须重新制定处理自己的垃圾的新战略。(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