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后,中美关系走向何方

6月29日的大阪G20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重启贸易谈判,且不再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加征新的关税,避免了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在笔者看来,此次中美两国元首在G20期间就重启贸易谈判达成一致,表明现阶段,中美双方均有达成协定的诉求,“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而今年6月初,笔者赴美国访问,先后到访硅谷、西雅图、华盛顿和纽约,拜访了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的经济学家团队,与政界、学术界人士就中美关系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参加了2019中美金融研讨会。结合近期美国之行见闻,笔者认为,特朗普连任压力下通过阶段性中美谈判成果讨好选民;美国经济已出现周期见顶的特征;美国国内政界、商界在中美争端中不尽相同的诉求和政策分歧均是特朗普在G20妥协的原因。

争取连任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核心诉求
笔者此行在华盛顿参加了由国务院发展基金会和哈佛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2019中美金融研讨会,与中美政界、学术界人士交流中美关系,讨论贸易战前景与美国未来政治格局。这次会议,美国方面极为重视,参会嘉宾包括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 财政部助理部长塔波特(Heath Tarbert)、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奥尔蒙(Andrew Olmem),哈佛法学院国际金融体系中心主任斯高特(Hal Scott),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董事长麦克威廉姆斯(Jelena McWilliams)等。

针对美国2020总统大选,笔者发现,虽然最新的美国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大幅落后于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但就笔者在美国一路交流的观感来看,政界人士大多认为拜登要击败特朗普的可能性极低。当前特朗普在鹰派人士中的支持率依然很高,共和党传统票仓中西部深红州的支持率也基本保持稳定,特朗普连任的阻力不大。

而对待中美贸易冲突,笔者观察到,美国经济强劲使得当前美国高层对待贸易谈判态度普遍比较强硬,与会的美方代表如商务部长罗斯在发言中多次谈及美国经济表现良好,强调贸易战对美国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中国影响更大,而且中国在知识产权,市场竞争、金融开放等方面承诺很多,但落地和执行尚有距离。鹰派主导的美国政府现阶段在谈判中妥协的意愿并不强烈。

但正如笔者上文所提,倘若美国经济下行压力显现,美国对待中美贸易问题的态度或许会有所软化。在刚刚结束的大阪G20峰会上,中美元首会谈达成共识,避免了冲突升级的更坏结果,也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压力以及特朗普在大选前的政治考量有关。当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美仅仅是重启了双边经贸谈判,之前加征的关税也并未取消,未来谈判的过程仍将曲折。由于特朗普政府政策的摇摆不定和反复变化之下不断降低的“外交可信度”,中长期来看,不排除中美经贸争端卷土冲来、继续升级的可能性。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长期化、复杂化或将成为常态。

美国对华阵营并非铁板一块
尽管早前中美冲突上升,但此次美国之行,笔者发现,其实美国国内政界、商界诉求不尽相同,分歧也远大于一般认知。笔者此次在硅谷、西雅图和纽约拜访了一些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和金融企业,与美国高科技企业代表进行了广泛交流,其实已强烈感受到了美国政界、商界诉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而非舆论显示的那般鹰派占据绝对主流。

笔者在同美国高科技企业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尽管当前美国政府中鹰派人士得势,对中国态度强硬,对美国传统盟友在经贸争端中也毫不留情,但是美国政界和商界并非铁板一块。同鹰派主导的华盛顿相比,西海岸的许多高科技公司对于贸易争端升级、打压华为、禁止科技往来的政策并不赞同,而在中国有大量业务和利益的美国跨国企业和团体在右派民粹声中也难于发声,渐进式修复和改善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对等,或许更符合这些集团的诉求。

而特朗普下令实施的美国多家科技公司对华为的“禁运”,也遭到了美国多家主要半导体公司的反对。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光、英特尔等多家行业巨头通过不把产品标记为美国制造,成功规避了禁令,继续向华为供货。而美国高科技和500强企业也在不断游说、施压美国政府,此次恢复对华为的元器件供应,似乎更符合这些企业的利益,也是美国鸽派商界在同鹰派政界博弈的一个阶段性胜利。

而在G20召开前夕,立场更亲民主党的华盛顿邮报爆出中国三家银行的美国分行在对调查中拒绝接受传票,被广泛解读为美方对华制裁蔓延不利两国元首会晤,但在笔者看来,此事未必是特朗普政府为打压中国的主动之为,反而很可能是一贯与特朗普“势不两立”的华盛顿邮报趁机制造不和谐音符,颇有让特朗普总统“难堪”的意味,也表明美国国内的分歧正在不断加大。

美国经济拐点将至
从经济数据来看,虽然当前美国经济的总体表现是良好的,但此次美国之行,笔者发现,美国似乎已经出现了经济周期顶点的特征。比如,在笔者此行到访的四个城市中,旧金山和西雅图的房价已经有所下滑,东岸的纽约曼哈顿房价也在下降,华盛顿房房价也已失去上涨动力。一般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拐点先于经济周期,房地产市场的微妙变化或许是美国下行隐忧的一个表现。同时,中美争端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也有所显现,笔者在加州接触到的旅行社接待人士表示,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赴美旅行人数出现大幅减少;同时,美国签证政策的收紧也使得中美之间学术交流访问、留学生赴美读书的人数受影响,以至于旅行接待业务都比较低迷。

除此以外,虽然当前美国失业率和通胀均位于低点,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但美国国债收益率年内二度出现倒挂,美国5月PMI创十年新低,耐用品订单大幅下降,非农就业大幅不急预期均表明美国经济的转折点将快于预期,美联储也释放出降息的信号,未来倘若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三季度美国经济或许会出现进一步回调。

经济学同科技结合成为大趋势
科技企业中经济学家的角色与定位同样是笔者此行的关注点。此行美国,笔者在硅谷和西雅图,分别访问了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几家全球最大的科技企业,并同上述企业的经济学家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沟通。根据了解,当前美国高科技企业中,一支强大的经济学家团队已经成为标配,经济学家正在科技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然后运用丰富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将宏观思考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相结合,扩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谷歌经济学家团队不仅在谷歌线上广告定价方面提供了模型支持,在公共政策咨询方面也有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导。如针对可能面临的垄断指责,进行经济学消费者福利分析,说明垄断地位并非一定导致消费者福利损失;亚马逊则是当前全球公司中经济学家同科技结合的最佳案例。当前亚马逊拥有超过150名经济学家的研究团队,亚马逊各个业务条线都有经济学家参与,比如产品定价、广告定价、市场前景观察等。同时,亚马逊还利用平台大数据优势对美国物价水平进行跟踪,为美联储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大量人工智能公司正在为华尔街投研进行服务。笔者此行最后一站在纽约访问了标普公司全球总部。2018年标普全球收购了美国智能投研先行者Kensho,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并购事件,也是迄今为止华尔街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司收购交易。根据笔者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分析中已应用广泛,标普传统的评级业务、指数编制和市场推广中也结合了文本挖掘和报告自动生成技术。相比传统经济分析和市场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处理海量企业层面数据,寻找宏观微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和因果链中有很大的优势。

总之,从笔者此次美国之行来看,科技和大数据赋能经济分析已成为一个新趋势。同美国右翼政客的中国威胁论不同,美国不少科技公司普遍看好中国市场,表示日后将加大在中国的开拓。

在笔者看来,中美之间无论是在经贸领域,还是在科技领域,均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中国广阔的市场亦对外资有着其他市场无可比拟的优势与吸引力。对于中美关系,应警惕被当前鹰派把持的美国政府所左右,求同存异、争取在谈判中解决分歧并达成协议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倘若未来中美经贸谈判可以更进一步,中国亦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加大开放,则有助于化解分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