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能否改写金融史?

Libra成为这些天金融圈最热的词,不知道的人难免被认为落伍,知道的人,反应介于深刻的怀疑与热诚的憧憬之间。Libra的未来,会证明哪一种意见?6月18日,Facebook(脸书)宣布将发行数字货币,名字叫Libra(天秤币)。一般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可能算不上新闻,但Facebook发行数字货币,却是足以震惊世界的大新闻。为什么呢?简单的答案是,Facebook向世人第一次展现了加密货币落地的真实可能性。

加密货币:无主权货币的理想主义
2009年比特币横空出世之后,链币(比特币是其中一种)早已习惯于吸人眼球,除了以其巨大的造富效应(从当年的一美分最高上涨到最高2万美元),造就甚至可以睥睨互联网富豪的年青比特币富豪之外,并没有丧失其探索无主权货币的理想主义色彩。面对一个外行,比特币理想主义者会告诉你,货币属于人民,这个世界的货币却被众多受人鄙视的国家政府控制,这是不对的。而比特币的去中心主义、匿名、跨国、低成本,成为他们心中可以替代目前横行世界的主权货币的理想替代者。一本以前少人问津的《货币的非国家化》(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著),也成为他们的圣经。

理想丰满,现实惭愧。比特币承载理想,但在现实中,它没有活成货币的模样,相反,更像是一个新的、充满投机性的(数字)资产。经常上头条的不是比特币的货币职能,倒是其价格的巨大波动,甚至不时爆出平台破产、链币被盗等等新闻。问题出在哪里?货币,就其本质而言,可以简单定义为被广泛接受的支付承诺工具。比特币的价格由供应量(算法)与需求(买卖者的心理)决定,因而波动巨大,这阻碍了比特币成为广被接受的支付手段。

Libra如何争取广泛接受
Facebook的方案构思完整,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首先,Libra是所谓的稳定币,意思是其价值不是由市场交易与波动决定,而是与一揽子储备货币挂钩,每发行一单位Libra都要存入等值的一揽子各国货币的现金或者政府债券,持有者也可以要求以Libra兑现这些法定货币。这一机制将能够将Libra币值稳定下来。

要让Libra广被接受,必须有巨大的用户与强大的合作网络的支持。这方面,Facebook得天独厚。全球数字货币虽然给人喧嚣之感,日日宣称颠覆主流,但是持有者估计不过数千万,不少交易在国内更是在灰色地带。对比之下,Facebook市值5456.07亿美元(截止2019年6月21日),虽然小于苹果公司,但是其坐拥27亿用户,是当之无愧的拥有最多用户的科技巨头。如此巨大的用户群构成了Libra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

同时,Facebook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按照白皮书的描述,Libra将由设在瑞士的“天秤座协会”(Libra Association)管理。现在已有包括Facebook/Calibra,Mastercard、Visa、Papal等支付巨头,AndreessenHorowitz、USV等创投基金,eBay、Mercado Pago、Farfetch、booking、Uber、Lyft等电商和移动互联网公司,Coinbase、BisonTrails、Xapo 等区块链公司,以及Vodafone、Iliad 等电讯运营商,共有28家各行业的头部企业参加,明年还将扩展到100家。有了它们的合作,Libra在完成各种支付场景职能时候无疑会顺利很多。

有了稳定的币值与巨大的用户与合作者网络,Libra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听起来,这并不像一般币圈的白皮书那么神乎其乎,更像是一个银行给客户的告知函–你没看错,Facebook把Libra包装成一个新的金融服务创新。甚至,类似国内很热门且带有公益色彩的普惠金融。

Libra白皮书中指出,很多人没有开立银行帐户,往往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费用、银行距离太远、以及缺乏必要的手续材料。穷人为金融服务支付的费用如此之多,至于辛辛苦苦赚来的收入被用来支付汇款手续费、电汇手续费、透支手续费和ATM手续费等。他们的目标第一条,就是应该让更多人享有获得金融服务和廉价资本的权利。瞬间,Facebook又一种“穷人的银行家”的感觉。

从技术方面讲,Libra旨在建立一个新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一种低波动性加密货币和一个智能合约平台的计划。但是注意,这里的去中心化,并不等于大家熟悉的公有链,而是采用联盟链。二者有什么区别?公有链,也就是人人都访问,大家熟悉的比特币、以太坊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意味着链接上的节点自由加入退出。所谓联盟链,则是多个机构参与共同管理,也就是由“天秤座协会”管理。

Facebook:理想主义的现实转型
如果说比特币诞生于理想主义,Libra则是其现实主义转型。Libra目前举措,并不是一些国内评论家鼓吹的革命,更类似一次妥协,在主流金融体系和边缘数字货币之间,谋求最大公约数。这种举措,目前还没有触及金融和货币的核心,但是已经引发监管机构的关注,Facebook与其沟通也体现得小心翼翼。一些狂热分子觉得Libra没有吸引力,而且Facebook只是想做一个“网联储”。我到觉得妥协性,恰恰是它可能成功的原因。

为什么呢?看一看目前数字货币的接受处境,就清楚了。主流金融系统的人,往往对于数字货币不很感冒,尤其监管者,看待货币,往往也是从上而下的视角。这种俯视的姿态,很自然地,忽略了市场与货币自身具备力量。

另一方面,数字货币实践者,往往又对金融完全不了解,他们不少人是技术背景出身,对金融原本毫无了解,对数字货币有所了解之后,转而研究货币央行甚至金融系统。他们看问题往往是从下而上,比较草根,凭借直觉,觉得现存金融体系充满不合理性。因此,一些人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是改良性而是颠覆性,总觉得数字货币一定而且很快能够取代主流货币。这些理念背后,不仅缺乏对于金融的理解,而且表面借助人民掌握自身财富等积极自由的概念,有时候却免不了出现一些一夜暴富的案例–这类话术,从数字货币到p2p甚至各类金融骗局,其实没有多少区别。这两种专业与草根视角的差异,其实也就是今天数字货币没有进入主流世界的关键因素。

数字货币的未来
经济学家明斯基早就说过,人人都可以发行货币,关键看别人是否可以接受。所以无论什么货币,数字还是印钞,关键在大家认不认,多少人认。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刻,因为极度的贪婪以及极度的愚蠢,也许可以造就一时暴富与韭菜惨案,但是站在金融史的高度,这注定是数字货币中的小浪花,不应该也不值得过度追逐。真正重要的命题在于,数字货币这个支流,能否汇入主流甚至改写主流的流向。

归根到底的问题是,加密货币是不是货币?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现在的各种言之凿凿中,其实并没有很好的答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和储备,恐怕还不足以给出终论。看起来确凿无疑的答案,必须越加以警惕。

一方面,就货币作为一种可被接受的支付承诺而言,加密货币有潜力成为一种货币;只要在各种加密货币中经过竞争,自动涌现一种最被接受的加密货币。但最终,加密货币必须与现实货币发生勾连,从现代世界的货币都是在主权国家和政府的掌控范围之内而言,加密货币能否迫使或者赢得主权货币的合作,从而成为真正的无主权货币,还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正因如此,Libra的探索,如何加以重视都不为过。货币的问题太复杂,个体的智力与理性难以谋划。回顾历史,央行的诞生以及货币发行,并不是规划的结果,而是市场的最优选择。敬畏货币,从敬畏市场开始。(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