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也许还记得,大约10年前“数字杂志”的模式曾经流行一时。当时,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公司在开发“数字杂志”,作为替代纸质杂志的数字未来。但是后来发生的情况是数字杂志在热了一阵之后就慢慢地退出了互联网的舞台。之后的10年间,互联网经历了社交浪潮、移动浪潮…在这些浪潮中,人们逐渐忘记了“数字杂志”的存在。
10年后的今天,人们在享用视觉媒体内容的时候一般是两种模式,要么是老式一贯的网页模式即文字加图片,要么是无处不在的视频。一时间各家媒体也将视频作为自己必须参与的媒体未来,无论条件是否具备,家家媒体都把视频作为自己抓住媒体未来的稻草。然而问题是在新闻这个领域,其实视频并不是那么受欢迎。路透社2018年的研究连续两年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其实更喜欢文本形式的新闻,只有14%的人共同使用文本和视频。平均每周,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观看在线新闻视频。
于此同时,网页+图片内容的日子也并不那么好过。根据谷歌的研究,手机上绝大多数长格式的文章在不到90秒的时间内就被放弃了。移动设备上人们阅读的耐心也越来越少。那么是否有一个介于视频/图片强视觉媒介和网页文字这种以阅读为主的媒介之间的数字浏览形式呢?其实现在处于温热状态的Stories这种模式或许会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谷歌推出AMP Stories这种基于开放网络的多媒体出版形式后。数字杂志在10年后似乎借助一个Stories的外壳获得新生。
当年“数字杂志”失败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
1、无论是需要下载的exe可执行文件还是用H5的技术,数字杂志模式下载太重,做不到随下随看的效果。
2、10年前还是一个PC电脑的时代,手持设备尚不普及。而阅读应该是一个随时随地的体验。
3、虽然“数字杂志”流行一时,但是并没有获得网络巨头的青睐。也看不是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
而今天借着Story模式回归的“数字杂志”在一个网速极大提升的合适时机,弥补了这几个缺点。
1、拿谷歌AMP Stories为例,其下载速度其实超过了大部分普通网页载入速度。
2、Stories的设计是以移动端,特别是手机为目标的,适合移动阅读。
3、AMP Stories 没有安装的需求,基于开放网络,可搜索可分享,分散式分布于网络。
4、有谷歌这样的网络巨头在背后支持,谷歌实际上是把Stories作为下一代视觉丰富的开放网络和搜索的尝试。在一开始谷歌就把APM Stories的商业盈利模式纳入到它的网络广告版图。
Stories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故事叙述。它比较适合的是一些体验式故事叙述,视觉的图片加短视频,在加以简短文字来讲述一个并不太复杂的故事。而体验内容也预示着新闻业向视觉化、移动第一的讲故事时代的转变。Stories的模式有可能是未来新闻编辑室的一个综合形式。数字杂志在其中的回归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其实它是将以前结集的杂志故事分散分布于开放网络。这才是真正的网络或数字杂志的模样。(文/沈二,来源: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