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有社群,黑猩猩社群有文化, 黑猩猩社群代代传承的行为文化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正在快速退化、丧失。德国人类学者的研究敲响了这个警钟。同时,黑猩猩也在适应与人共存的环境,掌握新的技能,比如进村打劫,扫荡农田。黑猩猩跟人类可以说是“近亲”,有很多依据,文化和行为及其代际传承是其中之一。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广泛。一般而言,一个群体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习惯等预定俗成,并且代代相传,就是文化。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一般认为文化属于人类特有,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用这个词表达“灵魂的培养”之意,但从社区性的共同行为特点、约定俗成的代际相传角度来说,黑猩猩有明显的社群文化行为,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群体成员共同的行为习惯。野外观察和实验室研究都发现,黑猩猩在觅食、取水和交流沟通方面具备使用工具的技能,这些技能在一个社群内传习、共享,被代代传承。
但是,由于生存环境不断受到人类侵蚀,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压力,黑猩猩的文化行为面临失传、消失的命运。德国进化人类学和生物物种多样化研究人员发现,受人类活动冲击,非洲的黑猩猩社群文化行为在退化,而人类足迹较少的地区则没有这种现象。这项研究覆盖了144个具有不同行为文化特征的黑猩猩社群的31种行为。
2005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用实验结果论证黑猩猩有族群文化,而且这种文化跟人类社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社会从众性,类似于集体意识,整齐划一,不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这是一种黑猩猩族群内部的行为规范。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合作,训练黑猩猩用不同方法使用工具,发现黑猩猩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和学习,形成一种文化习惯被传承。
他们当时把黑猩猩分成两组,每组各选一名,一个叫埃莉卡,一个叫乔治娅,让她们分别学习两种用工具获取食物的技能。存放食物的装置有活动闸门,也有一根管道,可以同杆子挑起闸门让食物掉出来,也可以用杆子捅管道,让食物从另一头掉出来。埃莉卡和乔治娅学会之后回到自己的小组,其他组员模仿她们的动作学会了取食技能。科学家们说,在两个月的实验中,两种”社群文化”逐渐成型。
这项研究证实了长期以来野外观察到的现象:野外的黑猩猩社群有丰富的文化传承,是人类以外任何物种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西非的黑猩猩用石块和木棍砸开坚果取果仁吃,而东非的黑猩猩从来没有这种行为。据推断,大约400万到600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远祖可能就有从众倾向,而这种心理和行为是人类文化特征之一。因此,黑猩猩埃莉卡和乔治娅在实验环境下帮助科学家们培育了两种文化,还为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史前远古这个论点提供了新的论据。BBC国际部记者梳理出6种在人类活动进逼下正在消失的黑猩猩文化行为。
1. 用木杆捞水藻吃
黑猩猩很聪明,擅用工具收集和消费食物。不同的社群会选用不同的工具达到不同的目的。2014年和2015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非洲黑猩猩文化行为研究发现,几内亚巴孔地方的黑猩猩用长而结实的杆子捞水藻吃。附近一个叫博苏的地方,黑猩猩也用树枝捞水藻,但巴孔的黑猩猩用的工具杆更长,将近4米。刚果的黑猩猩也吃水藻,但是从水中舀上来。
2. 传授觅白蚁技能
黑猩猩会教孩子用木棍寻钓白蚁。2016年,这个行为首次被科学家观察并记录下来。传授技能在动物界属于罕见的行为。生活在刚果(布)的诺娃贝尔·多基国家公园(Nouabalé – Ndoki National Park)的黑猩猩们会找一种特定植物的枝条,做成一端像刷子的钓白蚁工具。科学家们的录像显示,黑猩猩妈妈有时会带许多工具去白蚁窝,有时会把一半的工具分给孩子,另一半自己用,这样既可以教孩子学会钓白蚁,也不会让自己饿肚子。
3. 抛掷石块,建”弹药库“
泛非洲项目的研究员在西非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在4个研究基地都发现一些大树脚下出现成堆的石块。按了监控录像机,然后就发现黑猩猩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奇怪行为:把石块收集起来堆在树根部的树洞内,就像个储藏室,也是它们的“弹药库”。科学家们在几内亚比绍西南部一个叫博埃的地方曾目睹黑猩猩向树上砸石块,然后还经常回到这些地点。至于为什么这么做,现在还是一个谜。这种行为只在西非被观察到,而且似乎跟觅食无关。储存石块的行为似乎跟当地石块的充沛程度和适合存放石块的树木的多少无关。学者们推测,黑猩猩这谜一样的行为可能含有社群文化元素。2016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对这个现象提出一个假设,认为可能有助于解开古人类的某种仪式行为的进化之谜。
4. 砸坚果,选择适用工具
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在2012年曾经在科特迪瓦观察到3个毗邻的黑猩猩社群用石头工具把刺果番荔枝的核砸开。随着时间推移,果核变得越来越干燥,也越来越容易砸破,其中两个黑猩猩社群换了工具,不用石头,改用木槌。后者在森林中很容易找到。不过,另一个社群没换工具,还是用石块砸坚果。这三个黑猩猩群生活在塔伊国家公园的一条连续延伸的地带,从生态环境方面不应该存在导致这种行为差异的原因。人类社会中,区别相似环境中的不同社区,一个主要依据是文化差异。因此,学者们认为砸坚果的方式不同,说明黑猩猩社会也存在人类社会中那种微妙的文化差异。
5. 大旱季节从树洞取水
用工具汲水,从树洞里。没这本事的动物,包括人,遇到大旱就等着渴死吧。在科特迪瓦科莫埃国家公园生活的黑猩猩能把树枝做成特制工具,用来在旱季从树洞里”汲“水–制作一端类似毛刷的工具探入树洞让它吸附水分。科莫埃黑猩猩保护区项目的研究人员2014年和2015年最早观察到这个行为。用来取水的木制工具比用来取蜂蜜、钓蚂蚁和白蚁的工具更粗、更长。这个发现和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灵长类学杂志》上。报告称这个现象在黑猩猩中很普遍,不分社群、年龄、性别,说明这可能是一种代际传承的文化行为。研究人员称之为“十分重要的适应性行为”,能够帮助黑猩猩在艰难的干旱环境中生存下去,使它们比其他不会从树洞中取水喝的动物具有了至关重要的优势。
6. 发现藏在地底下的蜂巢,挖出来吃蜂蜜
加蓬卢安果国家公园的黑猩猩会用复杂的工具组合从蜂窝汲取蜂蜜,为一种食物使用三、五种工具。尤其令科研人员赞叹的是这些黑猩猩仿佛有火眼金睛,目光能穿透地表,找到埋藏在地底下的蜂巢。《人类进化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说,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复杂的认知能力,可以跟早期和中期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的一些技能相提并论。
“变笨了 ”?不过,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黑猩猩的这些代代相传的智慧行为, 学者一般称之为文化行为,非但没有演进上升,反而在退化。也就是说黑猩猩族群的文化多元性在减退。研究团队找出5个方面的原因:黑猩猩“人口”数量减少,意味着历代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库存”减少;地理分布上相互隔离,阻碍了族群之间的信息交流;有些黑猩猩似乎有意识地避免或者干脆放弃某些行为,以免被人类发现;与人类共享/竞争的自然资源在减少;气候变化导致自然资源减少。
数据分析揭示出一个明显的规律: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黑猩猩的智能行为就出现退化或减少;这种文化多元性减弱跟黑猩猩族群的其他因素无关。作为对比,人迹罕见的地区黑猩猩的智能行为则得到很好的保留传承。不过,作为人类近亲,黑猩猩也不是那么容易言败的。他们有足够智慧适应环境。科学家们下一步探讨的就是黑猩猩在与人类并存的环境下学会了哪些新技能,比如去村里打劫食物,或者利用人类的新资源为自己谋利。(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