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人类遇到了一个空前大变局:世界上老年人的数量超过了婴幼儿。这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老人比娃娃多的时代。背后助推的是一个全球大趋势:寿命延长而生育减少;这个趋势在许多国家持续了几十年,而且今后几十年还将继续。2018年底,地球上有7.05亿老人,6.8亿婴幼儿。问题是,这个趋势对你我意味着什么?

人类社会整体正在经历老龄化过程,但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速度和程度存在差异,面临的问题和困局也各不相同。根据普遍接受的定义,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就属于老龄社会。除了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也未能躲过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中国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中国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进程在加速,养老压力持续增大,而经济活动中人口红利因素持续减弱。在19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背景下形成了“421家庭”,或“421现象”;家庭由4名(外)祖父母、2名父母和1名子女组成,父母均为独生子女。这种家庭组成最终可能导致1名子女需承担赡养6位长辈的负担。中国政府在2013年和2018年两次放松生育控制,现在全面放开生二胎。不过,目前还较难预测二胎政策对缓减人口老龄化危机能起到什么作用。联合国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口中65岁以上群体占10.6%,不算最高但也过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底老龄人口(65岁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1.9%,比2017年多0.5个百分点。生育率则仍然只有1.6。中国大陆5岁以下婴幼儿占人口比例不到6%。

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的过去和现在,为正在步其后尘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车之鉴。发达国家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早进入老龄化时代。这些富裕国家的老龄化挑战更尖锐。它们的生育率普遍偏低,而主要原因都跟富裕程度有关:婴儿死亡率低,节育避孕措施普及,而育儿成本则相对较高。另外,这些国家的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晚婚晚育或少育,或者不婚不育。1960年代,全球每位育龄女性生育5胎,60年后的今天是2.4。也是在这段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使更多人延年益寿,平均寿命从52岁延长到72岁。

同在一个地球上,男女老少分享生存资源和财富。老龄化社会对养老、医疗保健和老年福利的需求压力自然高于人口较年轻的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穆雷(Christopher Murray)在2018年一篇论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几乎半数国家都遭遇的问题跟”婴儿潮“正相反,新生儿太少,不足以维持世界人口自然更替所需的平衡。他对BBC表示,不久的将来,世界上会有很多很多65岁以上的老人,而这就给全球社会的维持和管理带来更多困难。在这些国家,生活质量提高还意味着更多人在人世间“流连”的时间更长。比如日本,2018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占人口27%,而寿命预期是84岁。这两个数据都是世界第一。而日本0-4岁的娃娃占人口比例不到4%。这是联合国数据。于是,祖孙隔代结成同盟,数十年来联手夹击日本社会经济,挑战当局,迫使日本政府在2018年宣布考虑把官方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70岁。这个退休年龄在目前世界各国里也占了个第一。

非洲国家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子女数量和生活质量的关系。非洲的生育率非常高。尼日尔是2017年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国家,每位育龄女性生育7.2胎。但这个国家的儿童死亡率也在世界最高之列,达千分之85。人口学家普遍认为,通常人口自然更替需要每一位育龄女性至少生2.1胎,那些寿命较短而婴儿死亡率较高的地区这个比率应该提高到2.3。但现在全球只有半数国家达到这个最低水平,其他都低于这个比率。虽然全球总人口还在增长,预计2024年将达到80亿,但许多国家的人口很可能出现大幅度减少。最明显的例子之一是俄罗斯。人口学家预计俄国人口将从现在的1.43亿减少到2050年的1.32亿,主要原因之一是俄罗斯育龄女性生育率只有1.75。

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之一;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减少了,生产力就受影响,进而累及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8年11月曾专门就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出警告,说老龄化将导致日本经济体量在今后40年里缩水四分之一。牛津人口老龄化研究所所长乔治·利森(George Leeson)的视野更广。他对BBC表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触及你我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面。

太抽象?那就看看窗外,街上的行人,路边的房屋,车流,还有零售和消费,所有这一切都折射出一个国家、城市、地区的人口结构。那么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其他尚未崭露头角的新科技能帮助我们的后代分担或抵消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部分冲击吗?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一种隐患,还有个别名叫”老龄化定时炸弹“。它也因此进入公众政策范畴,各国政府被要求采取行动来排弹。不少国家和地区政府已经在这么做了。中国,世界人口第一大国,2018年宣布取消独生子女政策,鼓励二胎,很快还准备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当然,政策体现的是决策当局对现实的一种解读和反应,现实是否因此而发生预期变化是另一回事。生育政策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中国放开二胎生育,并没有对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产生作用,连生育率都未收到实质性的、持久的影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胎政策导致育龄女性总数减少是一大原因。还有其他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原因,包括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女性对家庭和自身社会角色认知的改变等。

人口学专家对老龄化社会的关注更多放在老龄人口的福祉和生存状态方面。他们认为,政府需要制定有利于满足老年群体医疗保健需求的政策。他们认为这实际上就是缓冲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冲击的关键。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大致如此:健康的老人精力充沛、有能力和愿望继续工作,一方面继续为经济增长出力,另一方面也可直接或间接减轻政府的老年医疗保健福利负担。不过,在这方面现实比理论更复杂、纠结的一个领域是性别差异: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国际劳工市场女性参与率是48.5%,比男性低25%以上。

国际劳工组(ILO)经济学家艾克哈德·恩斯特(Ekkehard Ernst)是这么看的:凡是劳工市场女性参与率高的经济,通常增速下行的几率较低。女性就业程度较高,不仅有助于加强一个经济体抵御冲击的能力,它本身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反贫困工具。”老年人数量超过婴幼儿,这种大变局人类社会是第一次碰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可以吸取的教训极少。今天呱呱出生的娃娃明天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面对怎样的挑战,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又有哪些跟年龄密切相关的需求,大抵是预测、分析、推论。唯一可以绝对肯定的是,时间的脚步不会有分秒的停歇。(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