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入欧

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得到意大利呼应,但是美国感到不安,英国忙着脱欧,欧盟内部对华政策是否陷入两难抉择?一面是中国大举投资、贸易、交通建设及5G高科技吸引力,一带一路都对欧盟多国诱惑巨大。另一面是欧盟内部面临严重分歧,包括:英国脱欧、意大利与法国外交关系紧张,等等。特别是久拖不决的英国脱欧,让欧盟传统的三驾马车离心失速。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前往布鲁塞尔参加欧盟峰会讨论英国退出欧盟的问题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正飞抵南欧意大利,中意双方将探讨一带一路的问题。不久后,多次出席欧盟峰会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将于4月初再度前往布鲁塞尔访问欧盟,同时他还将访问中东欧国家。

梅首相说,英国即使退出欧盟,也将继续和欧盟保持密切关系。她这次访问布鲁塞尔也与欧盟领导人讨论很多全球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包括中国的问题。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开玩笑表示:英国主张脱欧的人应该下地狱。但对欧盟来说,英国脱欧,以及其它欧盟国家的民粹主义是否也给欧盟共同对外政策开启了地狱大门?在这种形势下,欧盟能否形成一致有效的对华政策?2019年初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发布了一份《欧中战略前景》文件,在称中国为天然合作伙伴之际,同时称中国为经济和体制性竞争对手,并威胁要收紧针对中国在欧投资的规定。很多评论认为,欧盟对华政策转向强硬。《欧中战略前景》体现出从价值观上欧美对华政策的共同性,价值观的差异或许会减缓未来欧中合作,但在欧盟各国经济复苏缓慢的窘境中,没有足够资金和经济增长作为资本,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未来能在应对中国的外交方面发挥多大现实影响?又能在目前中美贸易战影响的国际舞台上发挥出多少独立作用?反观中国,在开启对欧洲的一带一路上稳步节节进展,势如破竹。一度被认为在英国脱欧后可以替代英国成为欧盟三驾马车的意大利,首先开始拥抱布鲁塞尔尚未首肯的一带一路。

意大利政府计划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访问意大利期间正式签署支持一带一路政策的协议。作为第一个正式支持中国这一具有争议的全球性投资倡议的西方七国集团国家,意大利此举让华盛顿和布鲁塞尔都感到不安。几个月前,美国官员就公开警告说,一带一路不太可能帮助意大利经济发展,反而会严重损害意大利的国际形象。意大利《晚邮报》指出,华盛顿已经发出明确的信息:”绝对不要让中国人进入的里雅斯特港(这个港口可以让匈牙利公司承包),最重要的是,不要签署任何可能让中国人在没有欧洲伙伴合作的情况下建设5G网络的协议。”尚未脱离经济困境的意大利政府,虽然政府内部对华尚存分歧,眼看邻国希腊和同属南欧的葡萄牙接受中资后的成果,又面对提出苛刻财政经济要求的布鲁塞尔,以及远不可及的华盛顿的政治站队要求,恐怕选择不多。意大利一旦加入”一带一路”更将提升中国这一战略的现实性。

在中国投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获得成功、受到希腊方面的欢迎认可后,中欧班列又相继开通,海运与铁路将中国与西欧、南欧、甚至英国直接互联互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受到重创的南欧葡萄牙大举投资,收购并购其电网运营企业、大公司、银行、国债等等。对于欧盟表示要收紧中国在欧盟投资政策,葡萄牙总理科斯塔表示,虽然管控是好事,但绝不可以发展成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时期普遍陷入困境的南欧诸国,对于相对富裕的中北欧主导的布鲁塞尔有不少不满。2018年,葡萄牙签署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在西欧国家开了先河。

过去多年,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并未局限在南欧一地。在相对资金富裕的西欧和北欧,中国各种投资也在遍地开花。近年来,芬兰计划打造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北极走廊”意在建成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最直接的货运路线。这是欧盟迄今最大的基础建设项目。在这条路线上,建设一条芬兰到爱沙尼亚的隧道有望成为世界最长海底铁路隧道。但资金问题让规划者最感觉困难。中国点石基金已经与芬兰建设方签署了隧道建设融资150亿欧元(合170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

对欧盟而言, 作为政治、经济和战略领头羊之一的英国2016年全民公决投票要求脱离,这让欧盟在国际上面临黯然失色的境地。英国脱欧的全民公投没有减缓世界各国对英国的投资,体现各国对英国未来经济投下信心票的同时,同时也是给欧盟其它国家雪上加霜。中国对欧盟或欧洲最大的投资在英国,因为中国一直将英国视为投资通往欧洲的桥头堡或大门。2017年初,中欧班列火车已将中英两国用铁路直接联通。虽然媒体目前主要将英国脱欧问题的焦点放在英国国内的分歧上,作为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英国脱欧对欧盟的投资、贸易,乃至政治和国际影响的冲击将难以估量。作为目前由布鲁塞尔主导的欧盟本身来说,在英国选择脱欧后,民粹主义早已在欧盟各成员国中埋下分裂的种子。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在诸多问题上也同时面临各类分歧和冲突。2019年初的法意外交冲突显示,没有英国的欧盟未来恐怕难以如同过去一样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

上一次欧盟各国领导人就中国问题进行战略讨论还是30年前(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些评论人士指出,欧盟没有能及时意识和应对中国在过去30年里取得的经济成就,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影响。30年前的中国对欧盟来说是一个遥远、影响微弱的国度。30年内,中国经济力量逐步超过欧盟所有核心国家,成为与欧盟平起平坐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工业制造、科技能力,也迅速追赶甚至赶超欧盟水平。30年前,欧盟一致决定对华武器禁运,或许减缓了中国军力发展的速度。但30年后,虽然对华武器禁运政策没有取消,但中国的军力、资金投入和科技等多方面国防实力水平却大幅提升到仅次于美国、让欧盟和北约侧目的水平。

正如近期发表的《欧中战略前景》报告指出的那样,欧盟仍旧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与中国隔阂巨大。这份报告从另一个角度看,加强了欧美在对华价值观上的一致性。但这种西方价值观的一致,或许会减缓未来的欧中合作,但并没有减缓欧盟各国在欧美经贸竞争中对美国的担忧。由于中国经济崛起,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巨变,在美国与中国进行贸易战之际,因为特朗普“美国第一”的原则,欧盟也并没有能因为处于西方七国集团(G7)阵营,或因为和中国密切的贸易关系,发挥独立的平衡影响能力。在英国脱欧的形势下,欧盟未来对华的新现实主义政策,到底能有多大影响和实际作用呢?(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