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系中,历来有清雅与浓艳之分。清雅的如芙蓉出水,浓艳的错采金镂,各有各好。但在家居领域,一说到传统,就很狭隘地定义为新中式的素淡,甚至发展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设计师夫妇王杨和周平开设的“良设夜宴”,选择了浓墨重彩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一幅《韩熙载夜宴图》成为太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但在周平和王杨两夫妻的眼里,他们看到的,就是一场有酒有肉有乐声的夜宴,复刻一场唐朝的味道,是他们想做的事情。
10多年前,王杨和周平从德国回来,开办了松果设计公司,做各种文化设计项目。他们为客人做过高级订制,为文化产业做过顾问,有自己的品牌“YAANG life”,新天地、愚园路这些热门地方都开设过设计品店。但后来他们发现自己的真爱还是在“吃”这件事情上。其实准确的说是市场推动了设计师做出选择,当大家不再愿意逛街,不再愿意去实体店的情况下,唯有餐厅能保持着活跃度。不管是活色生香的网红店,还是朴实的家常馆子,中国人民对吃一直抱着高度热忱。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吃有不同的要求。设计师开的餐厅和厨师出身的餐厅自然有些不一样。按周平的话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传播中国文化,吃只是一个载体。只是这次他们想梦回唐朝,弄一点有滋味的文化。
设计师开餐厅,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环境上下功夫。从三年前开始,就看到周平和王杨两人轮番在朋友圈里晒工地。对设计师来说,365天都在做设计是件家常便饭的事。但就怕装修自己家,以及自家的店面。争吵、纠结、吹毛求疵,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让两人争吵得面红耳赤,将夫妻关系逼迫到一拍两散的边缘。当然,为了共同的目标,争吵后还是会求同存异,继续奋斗下去的。
周平说,为了寻找设计灵感,翻了三百多本典籍,走了上万里的路,去找唐朝的影子。比如,之前去了那么多次日本,都是去泡温泉、爬山看风景,而这次是专门为了去奈良看唐招提寺。这座日本国宝级寺庙是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侯孝贤的电影《刺客聂隐娘》也参考这里,复制后实景拍摄。而国内可以找到的唐朝建筑,如今仅存四座,都在山西境内,其中五台山的佛光寺还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掘到的,但破败的景象早已无法再现唐朝的辉煌。
良设夜宴,从进门就看见红,红得夺目的那种。前厅的墙上3D浮雕,能看到他们从奈良采风来的招提寺造型,还有蓬莱阁、五重塔、大明宫仙境,仙鹤飞舞。一路走过去,还能看到以沉香亭为元素的布景。沉香亭,相传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乘凉的地方,亭子以沉香木建成,所以取了这个名字。这种人间仙境的造景方式,告诉你,这是个浮夸的世俗人间。接下来的三个多小时里,客人会一直在这种气氛里吃喝玩乐,3D影像会不断提示这顿饭,是有主题的。
这种沉浸式的感官餐厅,他们并不是第一家。食客都会想到UV,一家同样手法的米其林餐厅。那是家以Chef Paul为灵魂的餐厅。良设夜宴,则是主打文化牌,希望带给大家一种体验。当然,吃是体验中的重头戏。毕竟人均4800一位,价格不菲,一晚一桌,一桌12人。吃什么还是至关重要的。
开业初期,餐厅的第一部餐单是《唐十部乐》,分5个章节,一共有十八道菜,十八杯酒。每道菜都有相应的影像以及音乐配合。三个小时内,如果食客有心的话,可以大致感受到唐朝历史的方方面面。第一章从黑白开始,天地之间,有无之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在王维的诗画意境中,第一道菜就是两颗,一黑一白的发酵蛋。分子料理,让食物成为一种游戏,和艺术气氛相匹配是很有趣的感受。
后面的餐食中加入了很多唐朝典籍中可以找寻的灵感。比如西市的饺子,其实是用鹿肉做的透明皮,做成一个类似蒸饺一样的点心。西市,是长安城内最商业繁华的街道,那里商铺林立,主干道有16米宽,相当于如今的四车道的马路。西市距离丝绸之路的起点较近,所以那里汇集着很多国际性的贸易场所。一道西市的饺子,可以传达出的历史信息,其实远比食材本身更丰富。相同的还有撒马尔罕的金桃。撒马尔罕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名城,盛产金桃,曾向唐朝进贡。宴席上吃到的金桃自然不是桃子,而是精致版的肉夹馍,配一杯口感蛮不错的白葡萄酒。在等候的大厅里主人很有心地放了本美国汉学家薛爱华的同名著作,但据说至今为止,只有一个客人之前读过,大家大多记住的还是肉夹馍的味道,而不是这个典故。
唐朝距今太遥远,虽然典籍上对于当时的食谱还有记载,但很多已经失传。不管是烧尾宴,还是点酥山,樱桃饆饠。主人也没有想去刻意的复古,只是从中借鉴灵感,再创意。饆饠是胡人的食物,传到西安,到现在有太多的版本说法。夜宴选择把它做成甜点,《酉阳杂俎•酒食》有记载说:“韩约能作樱桃饆饠,其色不变。”
在食物无法精细考证的情况下,影像和音乐就成了必要的补充。桌面上会游动的鱼、盛开的花,还有三维动画效果的汉宫春晓图,都在想方设法让客人有带入感。在第三章的开始,屏幕上一个唐代仕女在梳妆,画黛眉、贴花钿、点绛唇,最后笑颜如花得展现在大家面前。我去体验的那天晚上,有个中年日本男客人,对着画面目不转睛得看着,然后把配菜送进嘴里。这道菜是装在妆奁盒中,先吃“口红纸”,再吃鹅肝和腐乳调和而成的胭脂,配着画面,香艳感十足。
三个小时的用餐时间对食客也是个挑战。餐厅安排了中场休息。先听一段琵琶弹奏,再去玩一个投壶的游戏。玩的时候,有服务人员在一旁解说,这是唐朝酒宴中最为流行的游戏。大家边饮酒吃小食,边往铜壶里投羽箭。但前面的那段琵琶曲,却很少有人听出,就是大名鼎鼎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精心安排的环节被人忽略,主人多少有点惋惜。但王杨也解释到“中国文化给人的感觉有时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
也是,如果一直有人在旁边给你说教,这是啥,那是啥,多少会让人有点反感。吃一顿饭如同上三个小时的历史课,压力确实太大。如何让文化与食物进行平衡,这应该是周平和王杨他们继续考虑的问题。唐朝很长,一共有289年,故事可以慢慢讲。(转载自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