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据报道,该视频内容为河南省栾川县一男子常某路遇二十年前的初中老师张某,说“还记得20年前是怎么削我的不?”,并对张某进行了报复性殴打。虽然目前打人者已被警方刑拘,但这件事情引起很多人回忆自己小时候被老师暴力对待和言语侮辱的细节。老师,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业,如果不计睡觉时间,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时间,有时候比父母还多,老师的言行有机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位老师,希望教过的学生在二十年后如何记起自己呢?
因“惩罚过当”而记得老师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早就三令五申不准体罚学生,个中道理无须再讲。这里我只说说老师常用的“惩罚”。可是,通过惩罚让学生吸取教训的希望,很多时候会落空,尤其是在“惩罚过当”的时候。什么程度才算“惩罚过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我认为只要“侵犯自尊”就算得上是“过当”了。很多人回忆过去,都能明确地记起老师是如何惩罚自己的,可是那个惩罚背后的原因,往往已经被淡忘。我记得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曾经被老师“请出”教室,这件事简直太丢人了,正在上课的中途,让我出去,我怎么肯?于是老师抱起我,硬把我抱出教室,情急之下我还揪了老师的头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二次被老师“请出”教室,已经“成熟”的我,这次没有反抗,顺服地在教室门口站了一节课,虽然内心羞愧难当,但还是要看着来往的人尬笑,表示自己并不在乎。可惜,小学期间仅有的这两次“特殊待遇”,我都无法记起背后的那个“原因”。
我还记得曾经有同学被老师从讲台上一脚踹到了门外去,还经常有一排男生整齐地站在讲台前,接受老师的“暴力洗礼”,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被惩罚的原因。合理的以及学生可接受范围的惩罚,也许可以起到教育作用。但是任何侵犯学生自尊的惩罚,都难以起到教育的作用。因为很多学生只会记住那个惩罚本身,而无法记得为何受罚。当时学生也许不会再重复犯错,但并不是因为“惩罚”而内心受到教育,而仅仅是因为对强权的惧怕与臣服。
当老师实在是一份“不容易”的职业。做父母的人,面对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都忍不住想要咆哮。孩子背离期望的时候,父母心中也会有波涛汹涌的瞬间,觉得怎么罚都不足以平息愤怒。可是社会进步了,我们现在都知道“不可在愤怒的时候教育孩子”。如果说父母算不得教育的行家里手,老师却不同,他们被认为是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那就更应该知道自己的情绪怎样不被学生控制,以及如何保持专业上的克制与冷静。有的人说,老师的严厉都是为了学生好。其实学生很容易分清楚老师的行为哪些是“严厉的教导”,哪些只是在“泄愤”。
因“关怀、理解与尊重”而记得老师
其实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的悉心指导和真心关怀,也是很容易被学生记住的。我的小学5年级班主任是一位和蔼的老教师,学生眼睛进沙子了,学生忽然身体不舒服,她比谁都着急。她还特别擅长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在作文课上选读不同学生写的作文,给大家鼓励。她从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总是安排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一起坐,希望同学间互相影响,彼此欣赏。小学毕业多年后,还有一批同学经常去看她。有一年中秋节,我和六七位已经上了中学的同学一起到她家去,她拿出月饼,逼我们每人吃了一大块,虽然我们当时都被撑着了,想起来却很甜蜜,大家仍然会在多年之后惦记着她。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被关怀的渴望。我记得大学时期,有一位同学在公安局实习,多次参与提审嫌疑犯。有一位嫌犯,数次审问无果,我同学便也想试试。那是一个冬天,嫌犯光着脚踩在地上,我同学只问了一句话,接着再问下去他就全招了,因此我同学作为实习生奇迹般地有了一份“立功”的记录。那句话只不过是“你冷不冷?”如果老师在学生迟到的时候,关心一下迟到的原因,在学生未交齐作业的时候,关心一下没有写完作业的原因,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份温暖。老师对于学生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基于同情和理解之上的教导,往往比直接的惩罚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长时间沉闷的学习几乎击垮了我,只有课外阅读像是沙漠里的绿洲。有一次我向一份杂志投稿,留下了通信地址,之后的几个月内,我收到了几百封来自陌生人的信件。学生收到的不寻常数量的信件引起了学校收发室的警觉,很快老师便也知道了这件事情。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上课铃快要响起的时候爬上通往教室的楼梯,这时发现班主任就站在楼梯顶端,我吓了一跳,原来老师是特意在等我。我等着挨骂挨批评,可是老师只是轻声询问了事情的原委。我告诉她,我只选择少数几人做笔友之外,其他信件已由妈妈处理。在叮嘱我不要因此影响学业之后,老师便不再过问此事,尽管之后我还是收到很多信。当时老师的关心和信任带来的那份温暖,二十年后我依然清楚地记得。
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被选拔去参加学校的作文竞赛,但是竞赛当天我受另一件事情困扰,完全无法集中精力在写作文上,眼看交卷时间就要到了,我无法说服自己把胡乱写的半篇不成文的东西交上去,就默默地藏起卷子,低着头出了考场。幼稚的我根本想不到这么做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后来,语文老师来找我,告诉我他们几位老师以为遗失了试卷,为了查找而彻夜工作,最后实在没办法才怀疑我是否没有交卷。老师当时说话时虽是责备的语气,但也相信一定事出有因,和我另约了时间到办公室谈话,解决了当时极度困扰我的一个困难。我记得我在向老师述说我当时那份“极大的困难”的时候,老师是把我当一个朋友来尊重的。很多时候,学生的幼稚想法在成人看来都会很可笑,但我的老师没有一丝一毫轻视我当时的感受。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会在有困难的时候,向自己的老师求助。但是假如作为一位老师,学生愿意向你求助,那说明师生关系是不错的。
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研究人员曾发现,老师越关心学生,便越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他们在社会学家Dennis Wrong被广泛征引的“五种形式的教师权威:个人权威、合法权威、合格权威、强制性权威、诱导性权威(personal, legitimate, competent, coercive, and by inducement)”之外找到了第六种形式的教师权威,即“关怀的权威(the authority of care)”。 爱丁堡大学学者Gale Macleod说,教师因关怀学生而获得的权威被Dennis Wrong的研究忽略了。而他们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当学生感到被关心的时候,会更愿意配合成人的要求,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成人。
早在2013年,加拿大教育家Lori Gard就曾撰写过一篇颇受欢迎的文章“学生对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What Students Remember Most About Teachers)”,强调“关怀(Caring)”是教师可以为其学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学生在毕业多年后仍然会记得的事情。Lori Gard说,“最终,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记得你设计了多好的课程、多有条理的板书,以及课桌多么整齐,他们不会记得你精心布置的教室,但是他们会记得你,你的善意、你的同情、你的关注与关怀。他们会记得你花时间聆听,会记得你停下来问他们的真实感受。”(转载自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