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省省选已成历史。但我们未来还会面很多各种选举。作为一名旁观者,我在这次省选中花了一些时间集中观察了参加省长选举候选人和一些选民的各种表现。感到民主是否能够真正有意义地实施,或高质量地实施,有赖于侯选人和选民双方素质的高低。特别是选民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更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的增加,或者年龄、阅历的增长,人们都会变得越来越注重更加抽象的东西,而逐渐脱离对具体细节的关注。比如,在向别人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时,所描述的内容会更多地涉及理念、价值观、对政党和政治家的个人感觉等这类抽象(因而也更空泛的)概念,而不会谈及自己到底基于什么,或怎样形成了这些理念/价值观。又比如,当描述自己对某个政治家的看法时,会更多地使用与魅力、气魄、胆量等抽象概念相关的词汇,而忽略了这个政治家可能所具有的知识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等具体的基本素质。这看起来像是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一种Curse of knowledge在自己身上的表现,即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所看中的政治家都是具备这些基本素质,而且假设大家对这些具体的细节都是知道的,因而也是用不着去说清楚的。
实际上,我们遇到的政治家并不都是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而恰恰是这些具体的、所谓底层(基本)的细节决定了一个政治家(这里我们只限于讨论个人政治家)是否具有那些抽象的、在较高层所展现的领导才能和魅力。这个逻辑很简单:一个人的成长是个过程,总是从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培养开始(比如能够分辨客观事实和个人观点),然后能够对简单的、静态的事物(系统)进行分析或者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进而能对复杂的、动态的事物(系统)进行分析,对复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才有可能对人群和社会这个极端复杂的系统有尽可能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提出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成为一个政治家。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科学的和人文的认知能力、数据收集能力、处理分析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和应用等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这些能力都具备时,才能展现出那些抽象的魅力。因此,面对一个政治家和她的宣讲时,我们不能顺势陷入她的Curse of knowledge,轻易承认她的自我认可,而应当以Critical thinking的方式,去挖掘一下她是否具有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当然,理想的政治家是罕见的,但起码我们也要看一看面前的这位究竟差多远。
所谓Critical thinking,基本上应该就是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真态度。做起来其实也并不难,只要问三个问题即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 就基本上差不多了。
“是什么”是要弄清楚她讲的每一个有关概念到底的是什么。这也是界定讨论的概念范围,不要听者和讲者各自按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讲的是什么都搞不清,或很混乱,那就要对她的能力打一个大大的折扣,甚至基本上她的话就没有必要再听了。
“为什么”是要弄清楚她讲的话中概念之间为什么要具有所描述的关系,或者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或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这个“为什么”有可能一直问下去,直到最深入的那个层次,然后看看它是什么。如果是事实或科学研究结果(比如主流科学界的共识),或者是一致的社会共识,说明她这个看法/做法是有很强的依据的,是不容易被驳倒的(除非你有更强的依据)。反之,如果它仅仅是个人或党派的所谓价值观,或‘理念’或者基于宗教的、某个权威的、古人的、传统的等等的观念,甚至是很任性的“我就要这样……”,那她这个依据就很脆弱,就不足以支撑她的看法/做法。
“怎样(做)”是要弄清楚她打算怎样去实施她的计划。这涉及到她的团队组织能力,实施能力、执行效率、应对公众咨询能力、程序正确、透明度、财政管理能力、优先级评估、各方协调能力等等。作为一个职业领导和政治家,这些都应该是必备的素质。
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机会面对政治家直接询问这些问题。但我们可以将这些方面的问题记在心里,当这个政治家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时,或者在竞选辩论时,我们都有机会去听一听她是怎样讲的。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报纸、网站、或者是这个政治家所在的社交媒体等途径对她的政治主张和基本能力按照如前所述的三个问题方向进行了解。这个过程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的。作为选民,要想真正参与选举,筛选出有能力有责任感的政治家,为社会为自己为后代,并兼顾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投好手中的这张票,决不是轻易而据就可以做到的,也决不是 跟着自己的感觉,甚至懒得做调查研究就下判断、人云亦云填张选票就算“积极参与选举”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合格的选民所需要的素质一点也不比一个政治家少。高素质的有鉴别能力的选民是真正民主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选举,与其说是选出素质较高的政治家,还不如说是选掉那些素质较低的政治家。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特别注意一种类似要’代表某个族群'(包括我们华裔)去竞选的做法。不管竞选什么职位,如果一个候选人宣称参选是为了她的族群去争取什么权益,我们更应该问清楚她指的族群到底是那些人、所指的(族群)权益是什么、为/凭什么她可以代表,怎样代表,等等。要知道,任何族群没有,也不应该有超越其他族群的特殊利益(某些历史事件可能例外)。一个政治家应当对包括各个族裔在内的全体选民负责,而不能只是为自己所在的族群去谋福利。笔者曾经在多伦多听到一个省议员华人候选人在演讲时,先是称自己代表华人利益决心参选,然后说一旦当选一定会消除族裔局限,为全体选民谋福利。当有人问他既然如此,为什么要选你,只因为你是华人吗?所以,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宣讲只不过是一个有意或无意的把戏,甚至是对选民的一种藐视。即使是一种竞选策略也不可取(还有更好的理由),更不可能成功。而只有那种真正具有基于证据之上进行思考、判断和决策能力,考虑所有人利益的候选人才应该当选。
这种Critical thinking 或者“较真”的方式可以扩展到对一项政策或者议案的审视上。
举个例子,比如安省实施的新的所谓“中小学生性教育大纲”(实际上是安省2015年版中小学健康和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有关部分,包括1-8年级【1】和9-12年级【2】两部分,在网上够找到1-8年级部分的中文节选译本)。我们可以先问:这个“中小学性教育大纲”是什么?为什么要改用这个新的大纲,有什么依据?怎样实施?然后你再去对这些问题寻求答案。如果这个大纲对性教育的论述混乱,或没什么科学依据,或程序不正确,那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有理有据地反对。反之,如果大纲的有关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论述得十分清楚,有充分的科学研究结果作为依据,实施过程也符合儿童生长发育和教育的规律,并使家长们有选择的权利,那就应该支持这个大纲。即使其中某些方面与自己个人的直觉或经验不一致,也应当认真思考一下。要认识到科学的研究结果常常是反直觉的,除非你能找到更强的、更有说服力的依据,说明这个大纲违背了青少年性教育的规律,才能提出有力的反对意见,进而说服其他更多人以获取支持。
对性教育大纲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来看一看。实际上,只要下功夫查询一下,做些研究,就可以发现以下这些事实和对前述三个问题的回答。1)这个所谓“性教育大纲”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一个什么大纲。性教育实际上安省中小学《健康和体育教学大纲》(The Ontario Curriculum, Grades 1-8: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简称H&PE大纲,主要考虑的是1-8年级)中的一部分。2) 儿童普遍性性早熟,需要性教育相应地提前。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感觉【3】,和自己当年相比,现在的小孩发育得比较早。这种感觉不是错觉,人类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年龄一直在提前,女孩尤其明显。2006年丹麦的调查发现,女孩开始发育的平均年龄是9岁10个月,与1991年相似的调查相比,几乎提前了一年。如果与19世纪相比,就提前得更多了,那时候荷兰女孩初潮年龄平均是17岁,而现在不到13岁。很多研究表明,青春发育的开始时间与体重高低有关。儿童的性早熟,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获取的营养要比他们的前辈充足得多,甚至到了过分的程度,因此他们的体重更重,体内脂肪更多。一旦体重、脂肪量达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觉得已经为生殖做好了准备,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中枢和激素调控,就会提前进入青春发育期。相反地,如果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首先要保证的是自己的生存,而不是繁殖后代,进入青春发育的时间就会延迟。这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很容易理解的。3) 青少年寻求有关性知识的欲望。性兴趣是人的本能,随着性发育的不断成熟,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探求会自然产生。在网络时代,各种有关信息良莠混杂,孩子们缺乏辨别能力。所以适时的科学的系统的性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4) 性教育大纲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贯穿于整个儿童(青少年)成长发育阶段。新性教育大纲不仅包括了客观的性科学原理和论述,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疾病的传播、自我保护、社会上各种性现象等等,也涉及到了诸如亲密关系、性别平等有关人权、人道主义等内容。比如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对性病感染者的关怀与平等待之等。这些教育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所以,一个全面的科学的性教育,不仅是他们获得正确性知识的渠道,还会直接影响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大量数据也说明,这种恰当的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性观念,有利于他们心智的健康发展。5) 性教育大纲从提案到通过符合程序。6) 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给家长们预留了为自己的孩子不选择参加该课程的权利。反之,如果取消新大纲,则是对愿意保留它的家长们的权利的否定。
了解了以上这些,你就难以反驳或者不支持新的性教育大纲的实施。如果有人要反对或者取消这个大纲(假设这恰好是你所希望的),而又不能给出充分的依据,那就很难保证她以后不会以同样的方法取消你所拥护的什么议案。要知道靠感觉,或者靠个人价值观等主观理念去做决策是有很大风险的,它不可能保证决策者跟你想的总是一致,更不可能就一定给你或者你的孩子带来真正利益。当然,就像对待其它任何一项政策一样,你可以选择支持或者反对新性教育大纲。但从怎样才能更好参地与政治,并从对自己、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意见要基于理性之上,要运用分析能力,而不是仅仅凭自己的感觉,诉诸感性,或者人云亦云而自己连起码的调查分析都不做,等等。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判断是否合理,可以转化为(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分析能力和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即对事实的掌握程度,和是否愿意努力去做。(文/老牛)
参考链接:
【1】http://www.edu.gov.on.ca/eng/curriculum/elementary/health1to8.pdf
【2】http://www.edu.gov.on.ca/eng/curriculum/secondary/health9to12.pdf
【3】file:///F:/Downloads/%E5%AE%89%E7%9C%81%E6%80%A7%E6%95%99%E8%82%B2%20%E7%94%B5%E5%AD%90%E7%89%88.pd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