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枪逛商场?

8月30日,在人潮涌动的多伦多Yorkdale商场内爆发了枪击事件。多伦多警方公布的信息说:有两组男性,每方至少有三人,在商场内发生口角争执,射击了两枪。警方随后通告公众协查两名嫌疑人,最后见到该两人是在商场的东南角……事件中没有人因为枪击受伤,但造成商场极大混乱,警方协助疏散人群。警方在此案上的行动,应该还是颇为迅速:一天之后,警方公布了嫌疑人的姓名,5天之后,警方宣布在离事发商场160多公里的Trenton将嫌疑人缉拿归案,并对其提出了11项指控。

Yorkdale商场是大多伦多地区颇为兴旺的商业中心,经常是人来人往,附近的地铁站客流汹涌,而驱车前往的消费者也时常是停车位难求。根据警方公布的信息,我们可以猜测的是:持枪的嫌疑人事先也许并没有意图或预谋前往商场行凶,而是在商场内与另一组男性因为某种冲突而突然发生口角,“碰巧”这两组男性中,有人将手枪随身带在身上,并且手枪里边还很方便地装载了弹药(我们不知道携枪者是否有合法的执照),冲突随即由“口头”上的争斗直接上升到“枪杆子”显神威,使用手枪这样的致命武器解决争端……

这样的事件给我们提出有关枪械的问题:第一,有什么样的理由可以让人把装有子弹的手枪带到人潮涌动的商场内?即使是有人可以合法拥有手枪,但手枪在商场有什么用?打猎吗?第二,如果一个社会对枪支实行更为有效、更加严格的管制甚至部分禁止,以减少枪支在社会中的泛滥程度,让枪支不是那么过于容易让社会上的普通市民得到,发生恶性伤亡的可能性是否就有可能减少?

所幸此次冲突,枪击没有造成任何人中弹,没有造成任何直接伤亡。但是有什么样的仇恨,需要用暴力来解决?有什么样的矛盾冲突,非要致使这些人将暴力升级到用手枪来“说话”?如果争执的双方都没有任何人把枪带到这样的商场,争斗是否可能就局限于口头范围?即使发生肢体冲突,至少也不至于威胁生命?这令我想起多伦多市长庄德利提出的一个问题:“Why does anyone in this city need to have a gun at all?”

7月24日,多伦多市议会以41比4 的票数通过决议(市议员Burnside、Ford、Holyday和Mammoliti反对),敦促联邦政府在多伦多市内禁止销售手枪,敦促省政府在多伦多市内禁止销售手枪子弹。8月20日,蒙特利尔市议会通过决议,敦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个人拥有手枪和攻击性武器,蒙特利尔没有那四个议员,整个议会是一致通过。必须提及的是,“禁手枪”只是多伦多市和蒙特利尔市政府多项措施的其中之一,三级政府已经或者正在商议推出多项举措。

8月28日,总理杜鲁多颁布新一轮的内阁部长任务书。这种公开颁发给每一个部长的任务书(Mandate Letter),是不同于上届政府的一项新举措。以往的联邦政府,任命了内阁部长之后就让他们各行其是,完成了什么就是什么。但是此次杜鲁多政府在任命部长之后,给每一位部长都发一封“任务书”,在其中详尽列出该部长职权范围内需要做的任务,给每位部长预先定下目标,更加具有目标性,并将此公布于世,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性。

布莱尔是新任的边境安全及减少有组织犯罪部部长,他曾经是多伦多的一名警察,因为缉毒和打击黑帮成绩出众,晋升多伦多警局最年轻的总长。在他担任警察总长期间,警队总人数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而谋杀罪案率显著下降。布莱尔出任联邦打击黑帮的部长,他所得到的任务书中,就明确要求进一步对管控枪械采取行动,要求他“在不妨碍加拿大人合法使用枪械的同时,对在加拿大全面禁止手枪和攻击性武器进行调研。”

据最新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因为枪支丧命的人每年达到25万1千人,这样的人数超过了一半战争死亡的人数。其中巴西最高,有4.32万人;美国第二,达3.72万人;墨西哥、委内瑞拉、可伦比亚、危地马拉位居其后,但数量远远少于前二,位居前列的6个国家已经囊括全球抢致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加拿大远远排在后面。加拿大的枪支泛滥程度远远比不上美国,但更应采取措施有效管控枪械,防止社会中的一些分化、仇恨情绪毒化社会空气,防止一些小的口角上升为暴力冲突,防止社会治安的恶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