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囚徒”与逆数字化浪潮

互联网改造了世界,很多人困惑地面对这一切,虽然清楚但却不知道如何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无所适从。产业界的反映也差不多,他们的努力差不多可以用一种本能反应来形容。有报道说,一切从几杯红酒和两位媒体大亨谈论生意如何难做开始。2017年8月,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87岁的鲁珀特•默多克,与67岁的华特迪士尼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勃•伊格在默多克位于洛杉矶贝莱尔山的莫拉加酒庄小聚,讨论这三家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公司面临的诸多挑战。脸书、亚马逊、奈飞和谷歌公司,正在超越传统媒体集团。

就在伊格与默多克谈话后不久,两人达成协议,默多克将自己的大部分产业出售给迪士尼,但仍保留很大一部分股权。这项预计金额高达700亿美元的协议要求伊格留任首席执行官。除了获得一大笔收入之外,对于即将交出公司管理权的默多克而言,这是一个重大时刻。这位传媒大亨将与自己的毕生心血说再见。默多克决定出售自己的一部分帝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这可能被视为一种投降,意味着他放弃与肯花大价钱制作电视剧、电影和喜剧节目的数字公司竞争。然而,这也许会成为默多克迄今为止最英明的决定,这个举动可以让他留住自己的公司和家族财富。

默多克多年的对手也是老朋友–传媒和电信大亨约翰•马隆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鲁珀特总是能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首次爆料迪士尼有意收购二十一世纪福克斯的消息后,二十一世纪福克斯的估值增长了约400亿美元,达到910亿美元。对于了解默多克的人来说,这笔交易代表着他个人发展的转折点–从贪婪扩张,到巩固自己的遗产。

默多克把从父亲那里继承的两家默默无闻的澳大利亚报纸,发展成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传媒集团。最近,他的儿子詹姆斯和拉克伦(分别任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联合执行董事),对于在数字时代生存的步调和方式产生分歧。默多克逐渐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即面对未来的竞争,他所创建的传媒帝国还不够强大。即便在有强大政治支持的条件下,也依然不够强大到足以面对互联网的挑战。

实际上,默多克还在其他方面展示他的能力。在唐纳德•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他在美国的政治影响力达到顶峰,这是他一直在追求的地位。默多克与特朗普个人关系密切,同时福克斯新闻频道的数位名人担任白宫的非正式顾问。知情人士说,特朗普和默多克每周都会通话,有时甚至天天通话。在迪士尼宣布与福克斯的交易后,曾劝说默多克不要出售福克斯新闻频道的特朗普致电默多克,向他表示祝贺。这与特朗普公开反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收购时代华纳形成反差。

曾为默多克效力多年的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前首席运营官蔡斯•凯里说,早年间,默多克可能会反对出售公司。他说:“但生活永远不会一切如你所料。人在变,世界也在变。”他说,默多克的能力在于,“既能洞悉当下,又知道未来的正确出路……放在十年前,正确答案又会是什么?你不可能希望谷歌和亚马逊没有出现过,但你可以应对当前的市场现状”。

凯里说,与大型数字公司竞争,传媒公司要么以规模取胜,要么需要拥有独特且难以被击败的资产。默多克几年前尝试收购时代华纳,就是希望扩大规模,这次收购以失败告终。那时,奈飞等大公司已经开始高薪挖人,例如以传闻3亿美元的价格,挖走福克斯电视台的瑞安•墨菲。默多克这时意识到,福克斯如果不大刀阔斧地改革,将失去竞争力。这次转折可能是默多克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程,这也反映出这项曾让他功成名就的产业的变化。

默多克尚且如此,其他人呢?事实上,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数字囚徒”,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无数的密码所包围,实际你根本不可能记住所有的密码。我们每一个人在数字面前都是透明的人。在互联网的数字世界,你的一切,从你的财富到你的行为,再到你的活动,一切的一切都是透明的,只要别人想知道你、了解你。你生活在一种玻璃天花板之下,你能感受到重重压力,但却深感无能为力。这就是数字化浪潮带给我们的困境,一种“数字囚徒”的困境。

在这样的数字化浪潮面前,产业界做出了本能的反映,如同默多克那样,但其他人怎么办呢?他们唯有投身于未来的“逆数字化浪潮”,才能挣脱“数字囚徒”的困境。“逆数字化浪潮”并非是某位“大神”对于未来的无端玄学推测,而是一种人类本能所酝酿的汹涌澎拜的巨大潜流。必须有人用法律,用各种高昂的成本来告诉数字技术的世界,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唯有这一无形隔离墙的建立,才能让人们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让人们从“数字囚徒”的困境中解脱并自信的生活。

逆数字化浪潮的出现,现在仅仅是一些难以察觉的信号。欧洲对于互联网巨头以垄断之名不断施以巨额罚款,全球央行对于比特币采取了冷淡的态度,美国奥巴马政府采取了法律行动,建立了网络中立法,可惜后为特朗普政府所毁……不过,这一切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还会陆续有来,数字囚徒的困境将会推动人们做出激烈的反应,最终使之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整序的浪潮–逆数字化浪潮。(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