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如同一座金矿,无数互联网公司指望拿它们变现。上个季度,脸书平均从每个北美用户身上挣到23美元。到目前为止,舆论界讨论的主要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隐私泄露造成的种种祸端。但已经有眼明手快的公司发现了新的商机:现在生活费这么贵,个人信息既然护也护不住,为什么咱们不干脆自己拿它赚钱呢?多伦多Freckle IOT公司本星期推出一款名叫“Killi”的APP,为愿意出售自己的个人信息的人提供平台。买主是与该公司合作的企业(它号称与三分之一全球五百强企业有合作关系)。这些企业需要参考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来设计广告和评估市场营销手段的有效性。个人信息每一次被一个企业或品牌买走,根据数量多少,其主人可以获得$0.1到$1的报酬。
这种交易看上去简单,但却涉及到法律,技术和我们的观念等多个层面。本台就此采访了陈曦,信息管理咨询公司IG Liaison Strategy and Business Consulting的创办人和CEO。陈曦介绍说,Killi这类APP使用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来保护数据,把控制、管理、出售个人信息的权利转到本人手里。
推出Killi的公司创办人Neil Sweeney在接受《环球邮报》采访时说,大概在一年前,他意识到欧盟刚刚通过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会把收集广告数据的“权力天平”向消费者一方倾斜。陈曦说,欧洲的数据保护新条例把数据视为一种商品,把出售这种商品的权利交给我们自己,而不是交给大公司。它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的。GDPR两年前被通过,上个月开始正式生效。陈曦说,加拿大可能会在明年制定类似法律。
在对待个人信息的态度上,年轻人和上一代人有很大的不同。用Facebook长大的一代人,对公开个人数据不是那么在乎。上一代人则比较抵触。陈曦说,你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说到底这是一个个人选择。陈曦说,在数字化时代,什么都离不了数据。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建立在它的声誉和用户对它的信任上的。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获取数据,必须要得到拥有者的许可。如果人家不信任你,自然就不会卖给你数据或允许你进入其数据库:在这个大环境下,个人隐私会得到更好的保护。陈曦说,现在大家都在前期试行阶段。要真正形成这个大环境,至少还需要五年。(文/吴薇,来源: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