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5月29日发布声明,美国将对50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的包括高科技及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产品征收25%关税,具体征税清单将在6月15日公布并随后开始执行。紧接着在6月2日的中美第三次高层谈判后中方发表声明:“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于是,中美之间贸易争端和磋商的结果是一个条件概率,条件是5月20日中美双方高层就贸易磋商发表的联合声明,以及双方停打贸易战的共识。
美国的“毁约精神”,实质是压力测试?
不久前的5月20日,中美双方经过两轮高层谈判后就贸易磋商发表联合声明。两国贸易谈判牵头人也曾明确向媒体表态,两国经贸磋商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双方达成共识停打贸易战。而5月29日美国白宫公开毁约,再次发布对华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声明,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回到3月22日贸易战开始的状态。
美国同样的“毁约精神”也出现在美朝关系。早在今年3月,特朗普和金正恩确定美朝召开峰会讨论朝核问题。6月24日特朗普突然信函给金正恩宣布取消会晤。当全世界还处于懵圈状态时,特朗普25日又表示“美朝新加坡会晤仍将在6月12日如期举行”。笔者认为特朗普在经济和政治及外交上的“毁约精神”,与其说是他不按理出牌的一种交易策略,还不如说他在运用压力测试,试探各博弈方及市场反应。若其他博弈方和市场如他所预期的具有韧性能够接受最坏的结果并消化风险,那么他将执行毁约后的策略。反之,则执行变脸前的策略。
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进行全方位遏制
中美之间的分歧与矛盾,看起来是经济与贸易关系的摩擦,实质是美国对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赶超与崛起战略的遏制,根源在于两大经济体体制上的矛盾。5月最后一周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修正案:若学者个人参加或正在参加中国“千人计划”这类人才项目,可能无法获得国防部的教育或学术培训以及研究经费。美国专家们一直对中国人才计划及其在推动技术转让方面的作用提出警告:这类人才计划旨在吸引学者回到中国,并参与到中国的尖端技术研究,以实现中国科技强国的目标。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5月29日表示,特朗普政府计划将部分发给中国公民的签证有效期缩短。随后美国领事馆指示:对于攻读机器人、航空航天和高科技制造等专业的中国学生签证有效期将被限制为1年。不过美国国务院公共事务部国际媒体总监5月31日向媒体澄清:美国对中国公民的各项签证政策没有改变。尽管美方就此事做过官方澄清,但部分签证存在事实上的收紧。总体上,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从生产补贴,出口关税,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全面遏制中国的措施。
中美经贸磋商联合声明到美国重新加征关税,中间发生了什么?
从中美达成联合声明到白宫再次宣布对中国500亿美元进口高技术商品加征25%关税,中间发生了什么?什么是美国大变脸的导火索?首先5月24-25日默克尔访华,此次默克尔访华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欧洲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此行最重要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与欧洲的贸易摩擦加剧。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曾威胁那些与伊朗做生意的欧洲企业,这对欧洲各国形成了压力。特朗普政府与欧洲及亚洲关系上的裂缝为这些国家之间的抱团合作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默克尔此行还专门视察了中国科技中心深圳。随后德国媒体报道德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于中美两国。另一家德国媒体认为“德国是创新之国,中国是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是过去式,未来德国在人工智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物科技等领域必须面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德国政府近几年每年投入大约6,000万欧元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德国媒体报道2018年将增加到1.51亿欧元。德国政府和媒体对中国在高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描述浓墨重彩。无论媒体对中国高新技术的报道是否属实,笔者认为过度夸张的媒体渲染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美国及欧洲对中国高新技术崛起的焦虑。德国的做法是回去修练内功,而美国的做法是采取行动在高新技术领域遏制中国。
其次本年度重大国际事件之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即将于6月9日至10日在青岛举行,中国将利用此次会议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8日宣布: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热恩别科夫、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将出席会议,与此同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鲁哈尼等将对中国进行访问。此次会议是在特朗普全球大棒政策之后,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之间加深合作的契机,能源和贸易投资合作可能是重点。
最后6月2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率团来华谈判,来访之前忽然恢复3月22日贸易战开始时要求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条件–美国称其为“策略性声明”,可见相当大程度上是美国提前出牌争谈判筹码,这也是美国政府历年贸易战的惯用手法,也符合特朗普交易艺术。美国5月29日宣布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6月15日开始征收25%关税,相当于一个期权。若6月2日中美谈判结果美方满意,它们可以选择6月15日不执行。若谈判结果美国不满意,则可选择执行。最坏的结果,如果美国选择执行,那么6月15日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包括高科技及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产品征收25%关税。中国则会采取对等制裁措施,恢复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制裁方案。中美双方第一轮贸易战正式开始。但对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损失却是2,000亿美元的逆差谈判,以及对中期选举至关重要的美国农民农产品出口的损失。笔者认为就美方而言,最佳方案还是折中。这场谈判博弈,中美双方的最优策略均是妥协。
中美联合声明的作用在何处?
回过头来看中美贸易磋商联合声明:5月20日,中美双方就贸易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双向投资;双方同意保持高层沟通。联合声明最大的收获是中美双方在重大分歧时达成的一个弹性磋商框架,标志着双方就贸易争端正式走向管控分歧和解决分歧的轨道。高层贸易对话机制相当于国内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国际范围上的延伸,此后贸易磋商和谈判将常态化。不过双方声明的内容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联合声明并无法律效力,可执行和可操作的部分仍然比较有限。联合声明是两国后续谈判的框架和基础,双方究竟能取得多少谈判收获,还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
美方最迫切的利益诉求在何处?
5月29日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发表美国贸易政策情况说明,明确指出中国贸易的几宗罪:第一是中国有损公平及互惠贸易的做法,主要包括:中国推行的产业政策以及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包括倾销、歧视性非关税壁垒、强制性技术转让、产能过剩以及产业补贴。中国的产业政策,例如其“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世界各地的公司构成损害。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征收的关税远远高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中国的平均关税率比美国的平均关税率高将近3倍;一些特定产品如汽车两国更是不对等不平衡;中国还禁止从美国进口家禽等农产品;中国对销往美国市场的一系列产品进行倾销及不公平补贴。倾销或不公平补贴行为涉及13种不同产品,其中包括钢圈、冷拔机械管、工具箱柜、锻钢配件、铝箔、橡皮筋、铸铁下水管和连接件以及大口径焊管。
美国贸易逆差罪魁祸首在中国。此次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再次指出201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3,752亿美元。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为2,758亿美元,双方统计相差994亿美元。但中美服务贸易多年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美国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380亿美元。上一轮谈判下来美方要求中国两年之内减少对美逆差2,000亿美元,这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都是不现实的。即便中国降低商品进口税率,也不一定能够减少美国逆差,这取决于双方的贸易结构,美国的产能情况,双方消费升级情况和两国的收入及消费水平。
美国还指出中国的技术转让要求对美国的创新和就业造成损害。美国的《301条款》指责中国的四项技术政策:强迫性技术转让、使许可执照低于经济价值、中国国家指导的带有战略目的的对美国敏感技术的收购、网上公然窃取,对美国的技术就业岗位构成威胁。此外,白宫还指出中国通过对外国企业所有权的限制、行政审查和颁发许可程序,强迫美国公司或向美国公司施加压力进行技术转让。中国要求进入其新能源车市场的外国公司转让核心技术和公开有关开发及制造技术;“中国对进入中国的外国公司取得知识产权和技术执照实施契约限制,但对在两个中国企业之间这样做不实施同样限制”。中国是美国重要的技术进口大国之一,美国企业通过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创造了远超过其国内的利润。中国法律允许外资以技术出资设立合资企业,并不存在所谓的强制技术转移。中国企业引进新技术并愿意为此支付合理的知识产权使用费,这是双向选择,也是自愿的,是市场自发运作的结果。
中国的底牌与面临的矛盾
5月20日的中美联合声明并没有任何关于是否取消对中兴制裁的内容,也没有不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行征税的说明,更没有不追究301调查的文案。因此中美贸易谈判仍然存在很多变数。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曾向媒体传达他们会寻找中兴制裁的替代方案,中国也必定有关于拯救中兴危机的备选方案。美国的目的是最大极限的为美国谋取利益和好处。中国的目的也是最大极限的为本国企业挽回损失。
关于中国媒体和外国媒体对中国高新技术的过度渲染和夸张报道,笔者认为是值得高度警惕的。中国的高新技术制造业真的对美国构成了威胁了吗?恐怕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相信,但是相当多的美国人却信了,至少是在美国引起高度警觉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高精尖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远远走在中国前面,这是事实,并非规划。而中国的制造业强国还只是规划,离事实还远。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市场换技术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当前在全球化受阻的条件下,按比较优势进行垂直分工的全球产业链已被单边主义损坏,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受到干扰。发达国家已经不愿意同中国进行技术换市场了,至少是要求中国一边开放市场,一边用技术与中国做对等技术交易。发达国家要求的对等原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在崛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原有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外贸发展方式亟需转变,新的全球化均衡需要中国做出对策调整。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不断受损的全球化垂直分工体系与中国路径依赖之间的矛盾;是中国踌躇不前的自主研发实力与日益增长的先进技术需求之间的矛盾。(转载自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