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被英国船舰击沉的西班牙船“圣荷西号”,再有新研究结果公布。这艘船当时据称载着搜罗自南美殖民地的大批金、银及宝石,原定运送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作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军费。哥伦比亚方面指,该国于2015年年在港口城市卡塔赫纳对开海域,发现这艘沉船。去年,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指打捞圣荷西号的行动“打开了哥伦比亚,以至全世界文化及科学史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一队海事考古学家在海底机器人的协助下展开调查,并将一些发展公诸于众。据估计,圣荷西号将是已被发现的沉船中,价值最高的一艘,当中的宝物价值将达数十亿。全球有数以千计的沉船仍埋在海床,圣荷西只是其中之一。打捞这些载着百年宝物的沉船,对考古学家与寻宝者都相当吸引。问题是,在几百年后被发现的这些沉船,现在应归谁?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考古学者、本身是律师的罗伯特·麦金托什(Robert Mackintosh)对记者表示,针对这些打捞作业,国际社会有一些协定好的规则。然而,沉船中的贵重物品该由哪一方来保管,往往由不同国家根据国际法框架去商议。“情况非常复杂,通常很多不同国家及个人,均会根据不同的法制,声称对沉船拥有一定所有权,而这些所有权通常有冲突。”举例而言,沉船的船主对船只具有所有权,但这项所有权,可以被沉船所在水域的国家取代。
海洋考古学者彼得·坎贝尔(Peter Campbell)说,“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与此同时,在沉船里寻宝也是盘大生意。然而,坎贝尔指出,通常考古打捞作业所需的资金,往往比沉船的价值还要高。有报道指,圣荷西号所载宝物的价值可达170亿美元,而哥伦比亚政府2015年发现该沉船时,公布的估值则为10亿到100亿之间。坎贝尔认为170亿的估值“没有任何根据”。虽然如此,专家普遍同意圣荷西号有极高的金钱及文化价值。
2001年出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订明了水下打捞的最佳实践方式,并列出一些指引,规定参与相关保育管理的人员资格。联合国专管水下文物的部门对BBC表示,他们很乐意就水下文物争议担任居中协调者,然而就圣荷西号一事,至今没有任何一方接触他们。本身拥有该船只的国家,可声明对沉船的所有权;即使该船只已被击沉及遗弃数百年,最原初的船只所有人,对船只的所有权仍没有失效。此前亦有个案,本身拥有船着所有权的国家,将所有权让给另一国家,方便沉船残骸及货物在后者的博物馆收藏及展出。
然而,如果沉船的位置在另一个国家的主权水域,事情就会变得复杂。麦金托什指出,一个国家对其境内水域有完整主权,因此可以将沉船视为己有。而当沉船位于公海,法律上的问题就更难办。他接着解释,每当有沉船被发现,该船着的登记国家除了声明所有权外,还可援引“主权豁免”,但这仅针对一些不受他国司法管辖的船只类别,如战船及非商业用船只。原属西班牙的沉船“仁慈圣母号”,早前被寻宝公司“奥德赛海事探索”发现,触发官非,美国一名法官根据2009年年修订的主权辖免原则,裁定该国法院对事件无司法管辖权。
该公司在直布罗陀对开海域发现船只残骸,打捞出17吨贵金属钱币,并运回美国;但法庭颁令要求该公司将数十万个金,银币交予西班牙政府。该公司认为,沉船位置属公海范围,公司有打捞残骸的权利;但西班牙政府则指,该国从未放弃对船只货物的所有权,船上钱币是西班牙政府的国家文物。沉船残骸中的宝物来源地,也可能会成为争议焦点。在上述例子中,秘鲁政府也向美国法院申述称,船上的珍贵钱币所使用的金属原材料,是开采自当年仍属西班牙殖地的秘鲁。(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