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全球影响力为何这么小?

欧盟(EU)是全球最大经济体。这里是世界许多最成功企业的所在地。它也会出现政治紧张和经济危机,但这里的民主制度强健,社会稳定。而且,欧盟在维护基于规则的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利益。那么欧盟的全球影响力为何如此之小?原因主要不是人们有时比喻的“缺乏一个单一的电话号码”。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一种永久依赖状态:在能源供应上依赖俄罗斯;在防务上依赖美国;在吸收欧盟的经常账户盈余上依赖世界其他地区。

2006年,既是欧盟成员国、又是北约(Nato)成员国的多数国家承诺将国防预算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但只有4个国家有资格宣称已达到或接近达到这一目标–英国、波兰、希腊和爱沙尼亚。法国差得不算太大,但德国去年的国防支出仅为其GDP的1.24%。德国媒体充斥着有关德国联邦国防军(Bundeswehr)装备陈旧不堪的报道。德国的“狂风”(Tornado)战机被认为不再适合北约的任务。如果想增加国防开支,德国确实有能力这样做。但是,自我施加的永久运行财政盈余的规则,加上最近刚刚组成的大联盟政府的非国防支出重点,封杀了这一方案。尽管对俄实施制裁,但欧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俄罗斯能源。2017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向欧盟输送了大量天然气,对德国和奥地利的销售均创历史纪录。

宏观经济方面的依赖更不易察觉,但体现在贸易政策中。2017年,欧元区的经常账户盈余达到近4,000亿欧元,占到GDP的3.5%,这些盈余需要通过世界其他地区的赤字来吸收。贸易顺差解释了为什么欧盟并不急于在临时豁免于5月1日结束后,对美国的钢铝关税采取反制措施。欧盟过度依赖其他国家的根本原因,从来就是一个集体行动方面的问题:一群小国家,各自有着自己的小国算盘。根本谈不上什么整体经济战略,更别提整体地缘政治战略了。例如,经常账户盈余并不是一个刻意选择的目标,而是国民核算的结果–一份冗长的电子表格底部的一个数字。欧盟家庭和企业都保持着外部储蓄盈余。多数欧元区成员国集体作出的让政府部门进入永久盈余状态的决定意味着,整个欧元区经济具有结构性经常账户盈余。

我想起10年前与已故意大利经济学家托马索•帕多阿-斯基奥帕(Tommaso Padoa-Schioppa)的一次对话,他将欧元视为获得地缘政治力量的潜在工具,与美元对美国的作用类似。其构想是获得美国经济学家们喜欢说的“过分特权”,即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角色赋予美国的地位。“过分特权”让美国得以通过印钞来为进口买单。处于这样的幸运地位,你想要面临国际收支平衡危机都难。

欧元区本来至少可以尝试与美国分享好处。这样的战略本来确实可以提高其全球实力和影响力。但到头来,欧盟宁愿实行小国的财政规则,由此导致三重问题:结构性经常账户盈余、国防力量经费不足以及过度依赖能源进口。当你更需要世界、而非世界更需要你时,你便处于弱势。欧元区就陷于这种境地。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已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的贸易制裁措施将对美国经济不利。但关键是他能够这么做而不受惩罚。俄罗斯的自给自足程度高于欧盟。中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让我感到不安的并不是欧元区未能获得地缘政治角色,而是它从未想要这种角色。(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