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停滞下金马奖所扮演角色

台湾主办的”华语”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落幕,在两岸关系停滞的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这种气氛和乐的两岸三地人士共聚一堂的场合。打开今年的金马奖得奖名单,有台湾本地的、有来自对岸的、也出现了久违的粤语得奖感言,也没有因为政治因素而让人感觉突兀或者尴尬。台上两岸三地的电影人插科打诨、甚至没得奖的电影人还一起在典礼之后聚餐”自嘲”一番,而出席的中国电影人当中,不乏知名的演员、导演,而入围的电影或者演员也有不少是因为合拍的电影而获得的提名。

虽然今年的最佳影片大奖留在了台湾,但是”影帝”的头衔是中国的资深演员涂们、”影后”则是出身香港、从影多年的惠英红、而最佳女配角则是常年住在北京的台湾小女孩文淇。从这些结果来看,似乎两岸之间在电影的竞合关系有着良性的发展,虽然前几年金马奖的几项大奖被对岸演员和电影拿下,导致一些媒体感到不平,但是从今年台湾得奖者的背景来看,台湾电影界也奋起直追,启用历经剧场锻炼、勇于突破的演员,终于受到了肯定。

而金马奖也为一些题材可能相对敏感或者市场相对小众的电影提供一个展示、发声的舞台,例如今年参赛的剧情片《嘉年华》、纪录片《囚》都有不错的成绩,前者拿下了最佳导演奖、后者则是最佳纪录片的得主。不过两岸电影在彼此的市场也有”水土不服”的问题,一般来说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小品电影,即便原本相当卖座,但是过了台湾海峡之后,票房却可能门可罗雀,因此从商业角度而言,片商大多偏好以俊男美女当头牌或者主打场面浩大的所谓”大堆头”电影。

相对来讲,格局比较小,被片上列入”艺术片”的电影要得到片商的青睐就相当困难,金马奖可以说是为这些电影提供了出头的机会,虽然不见得可以保障票房收入,但是有了金马奖的加持,多少比较能够得到观众的注意。本次赢得最佳动画短片的《暗房夜空》,就是香港公开大学的毕业学生作品,以同性恋者为主题,题材也是相对敏感,不过却也让由两岸三地电影人组成的金马奖评审委员认同这几位年轻人的表现和成就。”题材敏感”在金马奖理论上并不是问题,这次也有题材”敏感”的作品入围,例如《塑料王国》、《芳华》,而曾经被迫退出法国影展的《好极了》,在金马奖上改名成《大世界》拿下了最佳动画长片。

本届最佳导演奖得主文晏的得奖感言,却也点出两岸电影交流也有外人看不到的障碍,她说得奖就表示执导的《嘉年华》就不要抽签才能在台湾上演了。《嘉年华》由于是”陆片”,必须以抽签决定是否可以拿到在台湾上映的配额,而每年的配额是10部,在11月22日、也就是金马奖颁奖典礼前夕举行的抽签中,中签的名单上没有《嘉年华》。不过”陆片”只要赢得金马奖或者其他几个国际影展的奖项,就可以不受配额的限制,对这项规定虽然在台湾也有”异声”、直指这是”政治问题”,但是也有业者担心不加设限的话,”陆片”大举进入台湾市场,势必限缩台湾电影的生存空间。

台湾电影到中国大陆上映,表面上是依照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也就是ECFA,虽然不受外片的配额限制,但是先决条件是取得中国大陆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对许多台湾的电影人而言,这比抢配额还困难。几年前上映的《军中乐园》为了中国市场而启用了大批中国演员、在金马奖也拿下了多项大奖,但是无法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也许政府的规定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不过同样地金马奖从政府主办改为电影人接办之后,将金马奖打造成为两岸三地甚至国际”华语”电影首要奖项的企图心相当地明显,从资深演员张艾嘉卸下了四年的任期、交由唯一拿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李安接手来看,也许真的会像是台湾媒体说的未来金马奖会”更加星光灿烂”。(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