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空竞赛私钱领风骚

从1957年前苏联史普尼克1號卫星上天、1961年宇航员加加林登月开始,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活动基本上是美俄(前苏联)这对冷战夙敌的太空争霸战,私营部门只是小配角。冷战结束后,太空竞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在目睹一场革命:科技进步正在改变探索太空的传统模式。出面、出钱的越来越多是私人公司,这些公司推销的是诸如可多次使用火箭和水平发射系统之类成本较低的方案。投资资金涌入宇航业。2016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达到3,29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三来自私营部门。

人造卫星体积越来越小,建造成本越来越低,已经有大约1,500枚在天上绕地球轨道运行。海量的数据和图像从太空源源不断传回地球,经过电脑处理、解读、营销而实现商业价值。

火箭是连接地球和浩瀚星空的关键。在这个领域,引领潮流的是亿万富豪。SpaceX,美国科技奇人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创办人)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向国际空间站输送给养;亚马逊旗下贝索斯的公司Blue Origin正在开发新火箭New Shepard和New Glenn。这两家公司都掌握了垂直着陆的开创性技术,这是可多次使用发射系统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同时,富商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集团在开发从空中发射卫星的技术。他的开发太空商业性旅游业务的计划也在继续。新西兰的火箭试验室(Rocket Lab)也加入了今日太空竞赛,希望改变人类探索太空的方式。这家公司还在襁褓期,但它是地球上唯一一家拥有自己的发射基地的火箭制造公司;它的发射基地在新西兰北岛的马西亚半岛(Mahia peninsula)。火箭的本质可以说跟1957年的史普尼克时代没什么区别,即它必须冲破地球引力把运载的物体送进运行轨道。但是,公司创办人彼得·贝克(Peter Beck)说,如果因此就断定火箭试验室的产品也不过是又一款新火箭,那就错了。

目前,发射一枚卫星的平均成本约2亿美元,美国去年发射了22枚卫星。贝克说,一旦他的火箭投入使用,发射成本将锐减,只需要500万美元,而且发射频率可以提高到每周一次。火箭试验室的商业战略核心是把小型卫星送入近地运行轨道的运载火箭Electron, 主要材质是碳纤维,发动机用3D打印机打印。传统上生产一台火箭发动机需要几个月,贝克声称他的公司只需要24小时。今年5月,Electron火箭首次试射,顺利上天,但稍后因为通讯故障等原因最后没有进入预定运行轨道。

卫星制造商也希望能灵活安排卫星的发射计划。贝克说,火箭试验室正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你现在可以上网,(像买戏票或飞机票时网上订位一样)点击鼠标预定自己想要的发射席位,”他说,而不需要排队等大型火箭发射基地出现合适的机会。

美国旧金山的小型卫星制造商星球试验室(Planet Labs)是火箭试验室的客户之一。星球试验室的卫星是迷你”卫星块”,重4公斤,在离地球表面500公里的轨道运行。传统的商业通讯卫星的运行轨道离地球表面35700公里。迷你卫星块可以用小型相机获得高清晰度的影像,成本和重量只及大型通讯卫星的零头。

而受益的不光是使用迷你卫星的公司;它们采集、获得、生成的数据由于成本低廉而得以扩散到更广大的受众群体,更多人能获得原来只有一小部分专业人士有渠道获取的信息。火箭和卫星领域的革命可以称作太空硬件的革命,也是最多上头条的新闻,但最重大、深远的革命发生在伴随硬件革命而来的海量新增数据的现实应用领域。

农场、石油天然气公司和矿务公司已经在使用这些数据。比如,土壤状况出现问题,农场主可以得到提示,从而为作物歉收提前做好准备;渔民可以事先获知海洋水温情况,据此决定到那片海域捕捞。根据发回的大量高清影像,人们可以据此跟踪每一颗树的生长情况,也可以据此跟踪植树造林或砍伐森林的情况。因大量数据的运用而受益匪浅的企业又在推动进一步的创新,形成积极循环。例如,安萨里X大奖(Ansari X Prize)是为鼓励发明可重复使用的载人空间飞船。谷歌月球X大奖(Google Lunar X Prize),奖金2,000万美元,用以奖励第一个研发出能够移动500米并传输图像的机器人把并把它送上月球的团队。

太空竞赛早已今非昔比。今日航天工业是这样的:低成本卫星,在你指定的时间由价格亲民的火箭送上天,这一切都只需点几下鼠标就能搞定,而不是等候被列入官办机构的航空航天项目。不过,太空竞争也遇到了挑战,英国宇航专家盖瑞斯·摩根(Gareth Morgan)说。海量的图像和数据已经超出了原有数据处理系统的承载能力,必须有相应的数据自动处理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来承担如此重任。

另外,信息多了是件好事,但带来新的问题:如何确保数据的使用合乎道德、合理合法。别忘了,那些卫星随时都能拍到地球上任何一个人的照片,而这些照片什么人可以看到?私营公司的卫星倍增,数据大革命越演越烈,势态已经发展到评论人士呼吁展开辩论的程度,辩论的主题就是公共和私营部门在太空的角色定位。

在金融层面,虽然投资的潜在回报可能巨大,风险也一样巨大。”火箭不是从太空赚钱之道,”牛津大学创新项目负责人迈特·珀金斯(Matt Perkins)说。他曾在萨里卫星公司(Surrey Satellites)当了10年首席行政官。珀金斯认为,赚钱之道在于产品开发,在于利用那些来自太空的信息。各种成本的降低催生各种新的商机,而数据的利用领域蕴藏着人们想象不到的可能性。在这个商业新前沿,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发挥商业优势的创造力。(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