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作的真正意义

6月25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签署了三项联合声明。虽然两国关系的外在形式表面上看起来重复、缺乏新意,但对两国真正重要的地缘政治问题,是隐藏在形式背后的阴影之中的。

对于俄罗斯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地缘政治问题是在乌克兰危机后继续止损,归根结底,这意味着要和国际社会就克里米亚地位问题达成妥协。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找到台湾地位问题的解决方案。朝鲜半岛和南中国海局势也在影响中俄关系,只是程度较轻。

对全世界而言,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意味着,“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平衡局面也许已经终结。在重塑世界秩序的讨论中,一条新的“卢比孔河”已被跨过。

中俄平衡内部与外部利益的努力
对俄罗斯而言,国内政策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普京能否连任总统,以及执政精英是否发生轮换。今年9月的杜马选举将初步显露端倪,而这最终将由2018年的总统选举决定。尽管普京在俄罗斯民众中拥有稳固的支持率,但对他来说,在2018年之后不再积极介入政治,要比再连任一届更好。就像当年鲍里斯·叶利钦在卸任前需要为车臣问题找到可靠的解决方案一样,普京也需要为乌克兰危机找到解决方案。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克里米亚的地位,最理想的结果是它被国际社会承认为俄罗斯的一部分;二是西方对俄罗斯经济实施的制裁,最理想的结果是制裁完全解除。

对中国而言,台湾的地位似乎正在被重新定义,这具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意义。与俄罗斯的直率风格不同,中国人的博弈传统上更加含蓄。目前,大陆和台湾的博弈集中于如何阐述所谓的“九二共识”,是承认、不承认还是部分承认。在此过程中,中国追求的理想结果是,台湾被承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享有特殊地位,类似于香港和澳门。在大多数专家看来,假如台湾选择公开宣布独立,中国必将像它已发誓要做的那样,发动一场战争。中国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决绝,原因在于,台湾独立将意味着对中国大陆领土完整的威胁。而且,台湾独立最终必将影响大陆最关心的内部政治问题,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问题。

中俄彼此支持的真正含义
目前的问题是,俄罗斯和中国只愿意在像维护领土完整这样的原则问题上相互支持,但是不愿意深度介入对方的具体领土关切。俄罗斯和中国并没有公开结盟,毫不含糊地承诺支持对方。目前,两国正在从一种更宽泛的意义上,推动对世界秩序进行重塑。换句话说,两国正在扮演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向那些认为既存国际秩序并未公正反映其对世界文明贡献分量的国家与民族传递信息。

在这场努力中,中国把自己看做一个文明的摇篮,在包括韩国、日本、许多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广大的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内,培育了一套通行的语言、符号和价值观体系。俄罗斯把自己看做一个文明的枢纽,除了创造了一些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外,还融合了许多其他文明的符号——从古希腊人、基督徒到穆斯林,以及现代中国文明。无论两国的这些想法有没有道理,有多大依据,其吸引力的确在不断上升,无论是对其目标受众而言,还是对日益陷于自我质疑的西方知识分子而言。

化危为机:为人类做贡献
不用多少专业知识就能看出,对于俄中两国面对的上述各种地缘政治僵局而言,并没有药到病除的解决方案。俄罗斯与乌克兰任何一方对克里米亚地位做出不可收回的决定,都将对已被乌克兰危机损害的俄乌共同身份认同构成最后的沉重打击,只能让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加激化。台湾同大陆开战相当于自杀,除非美国介入,但美中开战相当于人类的自杀。假如对朝鲜采取推动政权更迭的政策,将造成重大的人员与经济损失,而国际社会并未为此做好准备。就南中国海形势而言,中国的主要担忧是美国施压,而俄罗斯不断重申保持中立,目前真正的重点也许是阻止环境破坏加剧。

在这种常规的思路不大可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缓解危机需要一些新颖的方法。西方在赢得“冷战”之后,由于不再面对能从根本上对其构成挑战的理念,目前也许已经滑向了某种哲学上的教条主义。但常识是,在任何问题上,多样化的视角都能激励创新性的思想进程。在面对相互矛盾的观点时,我们必须找到方法来调和矛盾,因此我们必须思考,让思想继续发展。俄罗斯和中国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人类现在面临着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在全球化的世界里重新开启一场思想历程。尽管这听起来显得过于雄心勃勃,却的确是当前的需要。从现实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就科学与科技展开更多对话,最大限度地利用大数据和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普京和习近平签署的《中俄关于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间发展的联合声明》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在与中俄峰会同时举行的学术交流中,俄罗斯外交政策方面的智库“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在就中俄科学与教育合作提出的政策建议中也如此呼吁。

显然,所有国家都可以参加这场对话,而不限于中俄。对话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个崭新的国际秩序,它应建立在多样化但全人类都能理解的概念、价值观与视角之上。在这一新秩序中,各种文明都可以以更公平、更积极的方式做出贡献。在数百年的西方主导时代之后,这一新的秩序将再次包括、但不局限于西方。(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